小米手绘网小米手绘网

世界名画《梅杜萨之筏》布面油画

世界名画《梅杜萨之筏》布面油画,把社会新闻变成一幅画

 

■泰奥多尔•籍里科[Theodore Gericault]■布面油画,491x716cm,1818年■现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

1820年籍里科于沙龙中展出的这幅名为《梅杜萨之筏〉的画作可以称为他最成功的一件作品。作品取材于一个真实事件:1816年夏法国三桅战舰"梅杜萨号"受命将塞内加尔总督和该殖民地主要雇员送往圣路易。后该舰于西非外海触礁,经过5天努力,船未能浮起,舰长与官员乘救生艇逃走。剩余149名遭难者只得挤在临时搭建的木筏上漂泊,经过长达12天的精神与肉体折磨,只有15人得以存活。画面呈现了遭难者漂泊中垂死和绝望的状态。画中有人振臂高呼求救,有人已经死亡,有人在濒死边缘挣扎,其中一位老者抱着儿子的尸体好像已经失去了生存的信念。所有人的表情都像是没有表情,毫无生气地统一在对死亡的恐惧中。整幅画采用金字塔式构图,画面中的两个三角一船只后倾的三角与人群前倾的三角一构成了一种紧张感,加强了对抗的力量。木筏和人构成的平面沿着对角线向远方若隐若现的船只延伸过去,给整个绝望的情境带来了渺茫的生存微光。人类的灾难因有大面积的暗色调铺陈显得更加悲壮和惨烈。

 

世界名画《梅杜萨之筏》布面油画作者简介

泰奥多尔•籍里科(1791-1824),出生于法国里昂并在耶里度过了童年。他幼年丧母,父亲是富有的烟草商。1808-1812年间,先师从韦尔内,后进入盖兰的画室。1812年参展作品《冲锋陷阵的轻骑兵军官》引起公众的注意。1816-1817年他在旅居意大利期间创作了一系列作品,其中包括《柏柏尔马的比赛》。形式与构图成为这些作品的首要着眼点。1817-1820年,箝里科回到法国从事多种形式的创作,并于其间创作了巨幅《梅杜萨之筏》。1820年春-1821年12月,《梅杜萨之筏》在英国参展,大获成功。而籍里科也在英国强烈感受到了世界的变化并受到一些英国画家的影响。1821-1824年,藉里科认识到自己作品中光线过于分散的缺点,在石版画中尽力弥补。同时设计一些大幅画作的萆图并创作了几张肖像画和场景画,最后留下了5幅精神病人肖像。籍里科一直对马情有独钟,他最终离世的原因也正是如此:他曾多次坠马,而在巴黎的蒙马特域门前的失足成为他的丧命之由,但他的并发症很可能是由于当时极为可怕的花柳病所致。他于1824年去世,享年33岁。在他十二年短暂的绘画创作生涯中,为艺术史留下了191幅油画以及数百件素描和版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米手绘网 » 拼音王国手抄报模板,https://www.xmcdw.com/html/pic-993.html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