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绘网小米手绘网

世界名画《萨丹那帕路斯之死》布面油画

世界名画《萨丹那帕路斯之死》布面油画,画一出浪漫主义的悲剧

 

■欧仁•德拉克洛瓦[Eugene Delacroix]■布面油画,395x495cm,1827年■现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

于1827年沙龙展上引起轩然大波的这幅名为〈萨丹纳帕路斯之死〉的画作取材于英国诗人拜伦的同名长诗。画面中表现的这位主人公叫做萨丹纳帕路斯,是约公元前822年阿尔及利亚第一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早年英武有为,却在后期因沉湎于骄奢淫逸,遭到民众反叛。他在最后的时刻,令手下杀戮名驹和妃嫔侍女为其陪葬。而他则于床榻自卧,令宫中官吏于床下支起巨大柴堆用以自焚。画面讲述的就是叛军包围时的内宫场景:他神情泰然地斜倚在床榻上,仿佛在欣赏身强力壮的武士奉命屠杀马匹和妻妾的情景。整幅画以红色、褐色作为主调,炽热而浓烈地表现出了奢华的宫廷生活。其中的陈设、服装、鞍辔、餐具以及各种珠宝首饰均用极为饱和的色彩表现出了眩目的华丽。床的四角以大象头雕为饰;所有的器具以金色为调;各类纹饰繁杂而楕致。鲜亮的红色自左上方呈对角线一直延伸到画幅的右下方,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而同时又渲染出一种血腥的杀戮氛围。背景由深褐色铺垫,各种屠杀在同时发生:其中有宁可上吊自杀也不愿被结束性命的女人、意欲挣扎求生的女人和马匹以及正在实施杀戮的侍从。其中有着健壮躯体的廷臣与柔弱苍白的濒死女子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死亡的阴影下,人体呈现不同的扭曲姿态,这也正是德拉克洛瓦仿效鲁本斯的画风体现。这幅画中让人最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主人公的神情与姿态:他穿着宽大带折的平纹细布服,如女人一般躺卧在床上,对周遭的杀戮仿佛视而不见,狂暴之下的平静愈发使人感到一种病态的残忍。而这条由红色铺陈的对角线光带使所有的运动趋势都集中在主人公身上,体现出整体和局部的统一。

 

世界名画《萨丹那帕路斯之死》布面油画作者简介

欧仁•德拉克洛瓦(1798-1863),生于法国南部罗讷河畔的沙朗通-圣奠里斯。由于显赫的家庭背景,他在孩提时代就受到各方面的艺术熏陶并接受了良好的古典教育。1816年他进入巴黎美院皮埃尔•纳尔西斯•盖兰的画室学习。1822年展出的画作《但丁之舟》引起了较大反响,1824年于沙龙展上展出的《西奥岛的银杀》成就了他“最伟大的浪漫主义画家之一”的美誉,其后,他定期于沙龙展中展出作品。1827年他展出了(萨丹那帕路斯之死),其大胆画风颇遭非议,但风波很快平息。1863年8月13曰,德拉克洛瓦终因结核喉炎在位于富尔斯腾堡广场的家中与世长辞。他被葬干拉雪兹神父公墓,并留下一部记有对色彩学深入研究的德拉克罗瓦日记,为十九世纪的艺术史提供了重要的资讯。他的家在其辞世之后也成为了法国颇有名气的博物馆之一。他的绘画对后来的法国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影响深远,这种影响彔直接地表现在梵高和塞尚的画作上,在美术史上意义重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米手绘网 » 拼音王国手抄报模板,https://www.xmcdw.com/html/pic-991.html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