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绘网小米手绘网

世界名画《熏衣草之雾》(第一号,1950)

世界名画《熏衣草之雾》(《第一号,1950》),抽象表现主义代表作

 

■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221x300cm,1950年■纽约私人收藏

抽象表现主义并不是一种特定的风格,而是泛指一种态度。波洛克说他自己在作画之初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直到作品完成,才知道它是什么。(熏衣草之雾)又名《第一号,1950》,是波洛克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巨大的画幅看起来就像是在创造或者对抗某种新的但并不讨人喜欢的自然。有人认为他的画面上的那些周而复始的线暗示着一种大胆的乐观精神,但更多的人则认为它什么都没有表达,只是记载了画家的一些动作,画家本身就是一切一画家的行动是真实的,这也是所谓"行动绘画"的名称的由来。波洛克说:"我的画不是来自画架。在作画时我几乎从不平展画布。我更喜欢把没有绷紧的画布挂在粗糙的墙上,或放在地板上。我进而放弃画家们通常用的工具,像掛架、调色板、画笔等等。我更喜欢用短棒、修平刀、小刀以及滴淌的颜料或搅和着沙子的厚重涂料、碎玻璃和其他与绘画无关的东西。"而这一切,就是他的画了。

 

世界名画《熏衣草之雾》作者简介

杰克逊•波洛克(1912—1956),美国抽象派表现主义运动的主要力量,甚至被认为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画家。当然,他的作品拍卖价格也是画家当中数一数二的,他发明了“滴色”画法,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绘画可能。他生于怀俄明州,曾就学于洛杉矶的美术学校,于1929年移罟纽约,在托马斯•哈特•本顿(ThomasHartBenton)门下学习,曾受到赛西哥壁画艺术的影响,崇拜塞尚、毕加索、康定斯基和米罗。40年代中期,波洛克完全转向抽象风格,1947年他最具特色的滴色画手法作品首次出现:直接把顔料滴、溅在饤在墙壁或是地板上的巨幅画布上,有时还用石块,沙子、饮饤和碎破璃摻和顏料在画市上摩擦创作。1950年,波洛克和德•库宁等一起参加威尼斯双年展。但波洛克一直比较封闭,并且酗酒,1956年,在一次车祸中丧生,,波洛克莰后几年作品产董惊人,除了“滴色画"之外,还有半具象风恪的黑白作品以及一些处理精致的厚彩作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米手绘网 » 拼音王国手抄报模板,https://www.xmcdw.com/html/pic-972.html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