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绘网小米手绘网

世界名画:《风中新娘》卡布面油

世界名画:《风中新娘》布面油,表现主义的代表作

 

■奥斯卡•科科希卡[OskarKokoschka]■布面油画181x220cm1914年■现藏于巴塞尔艺术博物馆

创作这幅画时,科科希卡正与奥地利作曲家的遗孀阿尔玛•马勒沐浴在爱河,其创作灵感来自于两人去那不勒斯旅行途中遭遇的一次海上风暴——两人身处汹涌的波涛之中。但在画面的背后,却隐藏着科科希卡潜意识里对两人关系的悲观。科科希卡以狂放的、梦幻般的笔触,并以一种复杂的心理洞察力剖析了这种关系的不稳定性。新娘阿尔玛已满意地睡去,画家则在盘旋的笔触和弯曲的色带的环绕之下心烦意乱,在静默中独自承受痛苦。他双目呆滞,深深的绝望中掺杂精一丝怨恨和不甘。他们的身旁是画家用宽阔、粗壮而旋转的笔触描绘的狂风气浪。画家不断地利用笔触造成的旋转线打破人们视觉中的常规空间,并以此突出和强调画面的眩惑感与震撼力。画面边缘处的蓝色等冷调子的大面积使用,以及围绕在人物四周的红色等暖调子的支离破碎的细线,从不同的角度投射出画家内心深处的激动、惶惑与不安。事实果然如此,《风中新娘》刚一完成,阿尔玛就投入老情人格罗庇乌斯(包豪斯创始人)的怀抱。没过多久,又改嫁另一位作曲家佛朗兹•威弗尔。科科希卡无法接受这一事实。据说他曾按照心上人的模样制作了一个真人大小的玩偶,无论走到哪里都带在身边。

 

世界名画:《风中新娘》布面油作者简介

奥斯卡•科科希卡(1886-1980)是位德国藉的瑞士裔画家,生于多瑙河一带的波克拉恩。1905至1909年在维也纳工艺学院学习,不久成为该校助教科科希卡善于以神经质的粗线条,过分夸张的色彩作画,在肖像画中性格刻画突出他干1909年创作的油画《艺术史家蒂耶兹和妻子康拉特肖像画》便是如此,1910年到柏林,出版过表现主义季刊《暴风雨》。科科希卡自愿参加一战,并在战争中负伤,后回到德累斯顿养病1919至1924年在德累斯顿美术学院任教授。1924年之后,他用了很长时间来探索风景画的创作,在风景画中,他借鉴了弗兰德斯初期风景画空间透视的传统方法,并运用了印象派和野兽派的鲜明色彩,多次画过泰晤士河风景1934年移居布拉格,后迁居英国。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米手绘网 » 拼音王国手抄报模板,https://www.xmcdw.com/html/pic-918.html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