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绘网小米手绘网

清代边寿民《芦雁图》赏析(芦雁图十开)

芦雁图(芦雁图十开);边寿民《芦雁图》;设色纸本;31.3cmx41.3cm;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收藏。

 

作者简介

边寿民(1684〜1752)清代著名花鸟画画家。初名维祺,字颐公,又字渐僧、墨仙,号苇间居士,山阳人(今淮安区),晚年又号苇间老民、绰翁、绰绰老人,江苏淮安秀才。善画花鸟、蔬果和山水,尤以画芦雁驰名江淮,有“边芦雁”之称。其泼墨芦雁,苍浑生动,朴古奇逸,极尽飞鸣、食宿、游泳之态。泼墨中微带淡赭,大笔挥洒,浑厚中饶有风骨。又善以淡墨干皱擦小品,更为佳妙。因他画芦雁,称其所居名“苇间书屋”。他又工诗词、精中国书法。和郑板桥、金农等人齐名。

 

艺术特色:

在笔法和色彩的运用上,这幅画充分显示了画家的深厚功力。你看那苇干和苇叶乃至苇花随意挥洒、信笔点来,没有丝毫阻滞和败笔。特別是几只大雁直画得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你看那几只雁的羽、翅、尾,那真是多一笔嫌多,而少一笔嫌少,恰到好处,特別是最后那只雁索性只画它的后半身,更显得是形神兼备、情趣横生。在墨色的运用上尤其是那几只雁,正是边寿民惯用的大泼墨技法,浓淡、时间把握的恰到好处,真是“落墨草草,神气迥出”实乃神来之笔、浑然天成,立体感非常的强。

 

艺术导读:

古代文人喜爱寄物抒情,来表达向己的情操和精神境界。尤其是宋代以来,在讲究形态美的同时,更多的是表现作品的内涵。鸿雁入画,由来已久,是中国画的传统题材。历代的诗人、画家留下了许多表现鸿雁飞、鸣、食、宿的作品。有五代黄签、徐熙,宋代崔白,元代王渊,明代林良、吕纪等均有画雁之作。清代产生了一位以芦雁自命、以画雁名世的杰出画家“扬州八怪”之一边寿民。边寿民的《芦雁图》是典型的文人派画风、文人画笔法。

《芦雁图》是中国近代画家边寿民的一幅作品,写苇间月下的几只鸿雁,姿态各异,造型生动,饶有情趣,阁式简括明快,泼墨中微带淡赭,大笔挥洒,浑厚中饶有风骨,是边寿民典型的艺术风格。其一生善画芦雁,芦雁倾注了其一生的心血。与芦雁有关的圃作,堪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代表。传世芦雁作品形式众多,有《芦雁图》册、《芦雁图》轴及《芦雁图》手卷等。

欲将向己的人生以实际行动寄托鸿雁,边寿民于乾隆元年(1736)建成了苇间书屋。此书屋位于淮安旧城东北隅梁破桥附近,四面环水,芦苇丛生,人迹罕至,却有往来雁群停留栖息。尤以秋季,秋水澄碧,芦花冷白,寥花透红;有屋数楹,还有专供绘画的小亭,专设玻璃窗户,观察鸿雁飞鸣、食宿、游泳的情态,得造化神机,创用泼墨法绘画鸿雁,寥寥数笔,就能勾画出鸿雁的千姿百态,以至人称“边芦雁”。正如他自己曾说过的度前身是鸿雁,悲秋又爱绘秋声”,达到了“雁我两忘”的境界。苇间书屋先后有6位画家为之绘制《苇间书屋图》,50位文士为之题咏。金农调侃地说:“二分水,一分屋,孤芦声,秋雨足。中有人,媚幽独。时高吟,沧浪曲。破毛禽,晚争浴。画出来,黛五解。”郑板桥笑谓“边生结屋类蜗壳,忽开一窗洞寥廓”。雍正七年(1729),他的《瓶梅图》震惊画坛,一时名流过淮,咸造访之。曾有4幅作品被雍正帝收藏。郑板桥赞扬“画雁分明见雁鸣,嫌湘飒飒荻芦声。笔头何限秋风冷,尽是关山別离情”。

边寿民具有典型的“在野”文人审美观念,又与下层平民有较多接触,作品中自然混合着“高雅”和“通俗”双重因素,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品格,这就是:以“典雅”为魂魄,以“清高”为气血,以“明白晓畅”为躯体。此外,还画过大量花卉、蔬果、鱼蟹、杂物。画风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泼墨写意,多用于画芦雁;另一类是干笔淡墨勾效,多用于画杂物。

《芦雁图》绢本,在边寿民芦雁画中极少见。画法上,作者以娴熟泼墨法挥写鸿雁,仅在咏间及足部略施储黄,与鸿雁所用浓淡有致,墨彩达到和谐统一。芦苇用大笔挥写,笔墨老辣、苍劲,平淡中蕴藏非凡气势。苇间沙洲则干笔淡墨横拖表现,顿研平阔之空间感,深得“遗貌取神”之妙趣。鸿雁的动势靠头颈部转动的角度变化来体现。一笔成头颈、胸腹,由浓渐淡;三五笔成羽翼、尾巴,由淡而浓。如此,所绘鸿雁就充满润泽柔软的质感和立体感。令人体味到画家融入了自身的人格、修养和情操。

边氏芦雁图形象生动,造型极为准确,摆脱了前人繁细的表现手法,删繁就简,形神兼备。他认为“画不可拾前人,而要得前人意”。并根据纸墨的特点,大胆落墨,显示了其绘画上的深厚功力。边寿民用写竹法绘芦苇,浓淡、枯润、疏密兼面有之,多以储墨绘滩头、芦華,雅淡有致,深得“遗貌取神”的妙趣。后有擅长芦雁的画家,如薛怀、程璋等人,皆仿“苇间居士大意”,可见其对后世影响之深。

由上面画中看,画家通过沙洲、芦苇构成一派意态萧然、平和静谧的深秋气氛。在一片沙洲上生长着儿株芦苇,安静的停靠在水边。所绘两只鸿雁:一只鸿雁屈颈藏头,将头伸入水中,像是在寻找什么;另一只则伸脖立足,扑棱着翅膀,显得跃跃欲试,给人一种将要飞翔之感。这幅画在意境上动、静相呼应,情景、意趣相融洽。整个画面用笔刚柔相济,墨色浓淡相融,形象生动,笔简意繁,情溢画外。

边寿民的人品和艺品,在“扬州八怪”中独具风采。金农对其人品大加赞颂,甚至为之“倾倒”,高凤翰喻之为唐代“边莺在世”,蒋宝龄赞其“创前古所未有”,秦祖咏称其作品:“翎毛花卉,均有別趣。泼墨芦雁尤极著名。所见不下十余幅,笔意苍浑,飞、鸣、游泳之趣,一一融会毫端,极朴古奇逸之致。芦滩沙口,生动古劲,有大家风度……泼墨芦雁创前古所未有”,并把边寿民的作品列为神品。可见边寿民的绘画艺术在当时就具有相当影响力,对晚清海上画派和近现代写意花鸟画艺术的创新发展也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米手绘网 » 拼音王国手抄报模板,https://www.xmcdw.com/html/pic-466.html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