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锦鸡图》赏析(苏百钧讲工笔画):
鉴赏是心灵的体验、灵魂的碰撞。其方法是多样的,有的从艺术形式语言分析入手,有的从视觉心理的角度切入,或从社会学的方法开掘,更多的是釆用综合的方式展开。赏析过程是分析与综合的过程,在分析与综合中感知艺术作品的品位,辨析艺术作品的能、妙、神、逸,认知艺术创造的真谛和美学价俏,体悟和谐统一审美观的宏博精深。
学习中国花鸟画,有属于我个人的体会和心得。首先要懂得怎样左欣赏花恋画和怎样去创作,这是非常重要的课程,品读经典作品是途径之一,通过对经典性作品的分析鉴赏与研究,了解和掌握传统技法与临摹方法、设色经验、造型心得、构图匠意、创作灵感的萌发以及艺术构思酝酿等。感知精神生命的创造力,领悟艺术意境创造的奥妙,体味继隋唐绘画雄伟灿烂的风格之后,两宋以花巧画作为宫廷绘画的主脉,形成高贵的院体画风格,让花鸟画在花鸟形态的精准捕捉中,为植物与动物注入灵妙的神性与人文的人性,更为花鸟画赋予纯净的诗意。这种鬼斧神工与性灵素养的兼备,即是伟大自然观及丰富的思想化育所及,乃成就了工笔花鸟画这一独步世界绘画史的奇葩。
画家们遵循“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并以文人的气质、纯真的心性与优雅的情操观照自然界的花木草禽,通过目识心记,由“格物”而“致知”在花鸟画的创作中表达。宋人花鸟以其精细不苟的审物精神和借物抒情的诗意表现,体现出雍容典雅的气派、真切的生命感及高超的造型艺术修养,把中国画艺术推向了历史的高峰。
从华贵的《英蓉锦鸡图》到荒寒的《疏柳寒鸦图》,从活泼的《群鱼戏藻图》到静穆的《腊梅山禽图》,一幅幅经典的花鸟画作,为我们展现了丰富灿烂的生命世界,但是,时下也有一种说法:宋元小品不过是技术精湛写生,而且是折枝花鸟写生。真的是这样的吗?宋人花鸟并非是平常的折枝花卉写生,恰怡相反,是画家生命意识与审美情趣的自觉的寄托。
重温经典,就是让我们熟知宋人格物致知之妙,体会花鸟大师们极富生命感的创造力。掌握造型、构图、色彩等法正是为了更好地创造。
《芙蓉锦鸡图》(见1-1、1-2)呈S形构图,它决定了画面的基本框架、走势与旋律,这种构图方法是中国绘画的一大特征。为了强调花与鸟之间的呼应关系,中间留了大面积的空白,让观众的视线跟随鸟与花枝的动势行走,通过大面积的空白与上面的花与蝴蝶相互呼应。中国画的内在生命力靠流动于画面的气韵米表现,气韵在画面流动、深入,使得画面各部分或段落相互联系,加强了之间的呼应与连接。
宋代花鸟画的全景和折枝布局就如同争命斗艳的两朵绽放异彩的奇葩。在宋代,山水、花鸟、人物画并未彻底分家,因此形成了融介博大与精微,浓郁与清逸、华丽与素朴的花鸟画风格这,种风格既有深沉雄浑的气魄,又不乏细腻瑰丽的刻画;既寓于山水画壮美的气势,又独具花鸟画特有的优美。
作者:苏百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米手绘网 » 拼音王国手抄报模板,https://www.xmcdw.com/html/pic-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