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绘网小米手绘网

米友仁南宋《潇湘奇观图卷》欣赏

米友仁,潇湘奇观图卷(之一、之二、之三),南宋,纸本墨笔,纵19.8厘米,横289.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潇湘奇观图卷主题

潇湘奇观图卷描绘峰峦起伏、烟雨迷蒙、云雾出没、空旷幽远的江南景色。前段为浓云翻卷的壮阔景色,远山坡脚隐约可见,随着云气的游动变化,山形逐渐显露,重叠起伏地展开,于是峰峦隐隐出现于团团白云中。中段主峰耸起,为典型的江浙地区峰峦起伏形状。后段山色又隐入云气之中。米友仁并没有对山峰、江水、云雾、树木作具体细致的描写,而是描绘苍茫雨雾中自然界的一种特有的景色氛围和主观感触到的特殊精神氛围。

 

潇湘奇观图卷技巧

潇湘奇观图卷中作者用没骨法取代了隋唐北宋以来的双勾法,给人一种树为“无根树”的自然美形象,刷新了山水画的形象和表现方式。

潇湘奇观图卷全图完全用水和墨画出,不施任何其他色彩。画中峰峦起伏,云雾出没于山间,层林被笼罩在烟霭之中,显得朦胧飘渺。画面左下的山腰树丛后露出房舍一间。整个画幅没有明显的线条和笔触,墨与水相融,浑然一体,完全改变了唐、宋以来青绿山水画的面貌。作者采用这样的画法,完全是适应描绘对象的需要。中国江南一带,林木繁茂,山峦并不陡峭,而是比较平缓;每年中阴雨的天气相对北方来说更多些。身处江南的山区,每当烟霭升起时,远处的山头就渐渐隐去,树石的轮廓便模糊不辨,色彩斑斓多彩的自然界,也就慢慢变成为黑、灰、白的单纯的色泽。

潇湘奇观图卷主要运用泼墨法和破墨法,依仗水墨的晕染来塑造形象,很少用线勾勒,浓淡、虚实的墨色使景致时隐时显,忽明忽晦,迷蒙又富有变化,故时人谓他“善画无根树,能描朦胧云。”同时他也很讲究笔法,以大笔触的遒劲笔法来泼染水墨,墨随笔走,在大笔涂染块面中,多有纵点、横点、落茄点和不规则的破笔点,亦见连勾带擦的线条。笔与墨的有机结合,使米氏云山兼具滋润和沉郁的特色。 

 

潇湘奇观图卷构图

潇湘奇观图卷在构图上,作者经过周密的设计,全图的墨色,从淡到浓,既而又变淡,再变浓,具有一定的节奏与韵律。 

图中开卷就是翻卷着的浓云仿佛在移动,蒙蒙云雾下的远山坡脚依稀可见。随着云气的游动变化,山形与树木逐渐显露,重迭起伏地展开。画面中部的主峰耸起,此段山水清晰,美景尽收眼底。画面末段的山色又隐人淡远之间,几间屋舍在烟树丛林中若隐若现。作者在画中将所见之景,打破了时空界限,表现出景物从迷蒙到明朗的自然变化,并且景物从远及近,由近至远都转换得非常自然,起伏连绵的旷峦似在浓雾中浮动,“景奇”自然成了这幅画的一个主要特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米手绘网 » 拼音王国手抄报模板,https://www.xmcdw.com/html/pic-305.html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