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绘网小米手绘网

范宽《溪山行旅图》欣赏

范宽《溪山行旅图》:传世杰作,绢本浅设色,高206.5厘米,宽103.3厘米

范宽,北宋画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生卒年不详,但知天圣(1023—1032)年间尚在。字中立,一名中正。性情宽缓,人呼之“范宽”。《宣和画谱》这样记述他:“风仪峭古,进止疏野,性嗜酒,落魄不拘世故。”如此狂放不羁的个性,也促成他在始学李成之后,感悟“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后移居终南(秦岭主峰)、太华(华山),危坐终日,默与神遇,所以世人皆称范宽“善与山水传神”。所谓“师诸心”,即唐代画家张躁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意在追求一种个人身心与大自然融浑一体的理想境界。其画下笔雄强,墨色深厚,峰峦高峻,气势逼人,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山体积墨黑重,黄宾虹云“如行夜山”。后人将范宽与李成、关仝并称为北宋山水三画家。

《溪山行旅图》为其传世杰作,绢本浅设色,高206.5厘米,宽103.3厘米。站在画轴前,只觉得大山压顶,咄咄逼人,令人仿佛身临其境。画面上部三分之二是满满的一座山峰,以粗笔浓墨勾勒山石的轮廓,然后以雄厚的中锋,依石纹反复加其独特的点皴(有“豆瓣皴”、“雨点皴”、“芝麻皴”、“刮铁皴”等),再层层笼染墨色,山石坚硬的质感异常强烈。在右边半山之石缝,一股清泉几经盘桓,一泻直下,途中遇阻,分作两绺溅落深渊。这悬瀑,在构图上极存意义,既加深了“高远”之势,又使坚固的山体包孕了柔和的动感,大山仿佛因此有了生命,底部则精细地刻画了巨石山冈,溪水潺湲,古树茂密,楼阁隐现,一条崎岖山路横穿其间,行来一队旅人,四头骡马载物艰难跋涉。对比大山的宏伟,人显得如此渺小,不过是匆匆过客。这幅典型的北方全景山水的“高远”构图。董其昌赞他为“宋画第一”,徐悲鸿则更是情有独钟,他以为“中国所有之宝,故宫有其二,吾所最倾倒者,则为范中立《溪山行旅图》。大气磅礴,沉雄高古,诚辟易万人之作”。

此画流传有绪,确为范宽的真迹无疑,但900多年来,人们一直以不能在图上找到宋人的字迹或印鉴为憾。1958年秋,台北故宫一位叫李霖灿的研究员在画幅的右下树荫草叶间发现“范宽”两字,这才拨开迷雾。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米手绘网 » 拼音王国手抄报模板,https://www.xmcdw.com/html/pic-268.html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