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然《秋山问道图》:高156.2厘米,宽77.2厘米,绢本水墨。
五代时与董源并称“董巨”的巨然,是一个僧人。早年在南唐建业(今江苏南京)开元寺修行,曾受业于董源N下。北宋开宝八年(975年),宋太祖灭南唐,南唐翰林图画院不少画家被胁迫到汴京(今河南开封),在宋朝的翰林图画院里供职。巨然也在这种情形下从建业来到京师,居开宝寺为僧。这时他的山水画也受到北方山水画的影响,巨然的画中就糅入了北方_家李成的构图和笔法。《宣和画谱》著录了163件巨然的山水画,《秋山问道图》可以说是现存的巨然作品中与史载臣然风格最为接近的代表之作。
此图高156.2厘米,宽77.2厘米,绢本水墨。上部一峰高耸云霄,中部两山合抱,山麓溪畔,曲径通幽,山中林间存茅屋数间,主客端坐于堂,点出了“问道”的主题。山是典型的江南丘陵,土覆石隐,圆浑厚实。山顶多“帆头”,坡石用长、短披麻皴描绘,不求奇峭而显得平和凝重。山体用淡墨烘染,而于山石之凹处以浓墨、焦墨点苔,以显现江南山水之湿润毓秀、生机勃勃。笔性温和,不装巧趣。这就是董源、巨然在艺术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用以描绘“淡墨轻斑”的江南山水的一整套“皴、擦、点、染”的技法。而巨然较之董源,除了在构图上汲取北派山水之密林重山,层次井然外,其笔墨也趋于粗放,长披麻皴粗而密,笔法老辣、率意,尤擅长用粗重的浓墨秃笔点苔,更彰显江南山水之植被茂盛巨然身为僧人,其画中也处处透露禅机,山水画表现出幽僻的意境。
图中一径曲折而入,深山之中独此一家,不知何处来客,向隐居的高人“问道”,令观者肃然感觉到场景之超尘脱俗、幽深静谧,感觉到禅宗宣扬的清澈澄明的禅心与空寂温静的大自然的融合。
元代以后,“董巨”画派被文人画家追捧为山水画的最高典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米手绘网 » 拼音王国手抄报模板,https://www.xmcdw.com/html/pic-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