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字君渡,号鹤涧,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万历五年(1577年),其生平事迹不详。擅山水画,重写生,师法沈周,笔力峭拔,墨色湿润,层峦叠嶂,丘壑深邃,有元人古意。他画的石面连皴带染为其特色。又能画写意人物,形神俱佳,散聚得宜。是明末吴门画坛的中坚人物。
发轫于明初而兴盛于明中期的“吴门画派”到了明代晚期,渐呈疲靡之态,沈周、文徵明的再传、三传弟子,满足于前人的模式,盲目追摹前人,“唯知有一衡山(文徵明),少少仿佛摹拟,仅得其形似皮肤,而不曾得其神理”(范允临《输寥馆集》),缺乏创新精神,画道衰落,已失去画坛领导的强势。而以董其昌为领袖的松江派后来居上,成为文人画发展的重心和主流。就在吴派势力日渐没落的时期,苏州画家中的一些有识之士,注重以实景写生,从师造化当中汲取艺术养分,为吴门绘画注入了新的活力,虽最终未能扭转整个画派的颓势,但也取得了杰出的成绩,张宏即是其中的佼佼者。(傅东光)
张宏《村径柴门图》
张宏《村径柴门图》轴,1643年,绢本、设色,205x86.8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幅自题“村径绕山松叶暗,柴门流水稻花香”,作于张宏六十七岁时。描绘松林环抱,崇山拱卫的庭院山庄,高大葱郁的苍松分为两组,如同两把打开的摺扇,遮护着山坳中的村落。村前稻田临水,田园丰美,正有辛弃疾“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词意。柴门半掩,石墙斑斓,屋宇片片,在繁茂的树丛屮半隐半现。山庄的背后,是苍莽雄伟的峰峦,再后是云雾浮动、远峰连天。一条小径屈曲绵延,绕过松林,通向屋舍,再折而人山,引观者游。张宏的绘画,与文人画中被反复描绘的幽山野水不同,相比隐逸山水的冷寂清疏,远离尘世,多了一分平实质朴的入世精神。不论从题材、立意,还足技法表现上,都显得真切、自然、美好、感人,富于生活的情趣,引观者共鸣。笔墨得于沈周而有自己的个性,“苍劲雅秀,萧疏淡远”,“不让元人妙品”(张庚《国朝画征泶》)。前人有云:“平居有古人,则学力方深;落笔无古人,而精神始出。”张宏此图,正是一幅“有古人”而又“无古人”的山水佳作。(傅东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米手绘网 » 拼音王国手抄报模板,https://www.xmcdw.com/html/pic-1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