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绘网小米手绘网

永乐宫壁画《朝元图》赏析

永乐宫壁画

《朝元图》局部,壁画,山西芮城道教永乐宫。

山西芮城的永乐镇,据说是道教全真派“师祖”吕洞宾的故乡,唐朝时候这里就建有吕公祠。后来,吕公祠在一次大火中被烧毁,这件事发生在1244年,当时正值全真教兴盛的时期,因此没过多久,一座新的更宏伟壮观的道教宫殿就开始在这里拔地而起了,这就是元代全真教的中心,著名的永乐宫。永乐宫的修建前后共花110年,它是一个宥着典型的元代建筑特色的打殿群,建筑的外观简洁明朗,然而当你走人大殿,而眼睛也逐渐适应了殿内微弱的光线的时候,那些布满墙壁,高达数米的彩色壁画顿时占领了视线的每一个角落,直把你带进一个仙乐飘飘、衣袂舞动的太清世界。

三清殿是永乐宫的主殿,殿内的西、北、东三时绘满了各种神仙人物,讲述的是道教众神仙朝元的盛况。其中描绘了8位身高3米的主神,另有280余名神仙组成长长的行列,分列四排围绕在主神的周围。在神仙的行列中,有庄严肃穆的帝君,仙风飘逸的仙伯、真人,有孔武彪焊、鬓发飞扬的力士,更有清秀美丽、含情微笑的玉女,她们有的在窃窃私语,有的在凝目沉思。尽管人物众多,但毎一个人物都各有特色,他们通过神情动态相互呼应,在迎风飘举的衣带、舞动的旌幡和缭绕的祥云的联结下,构成了一个浩浩荡荡、款款前行的方阵。

三清殿神仙朝元的画面与宋代画家《朝元仙杖图》非常接近,显然是一脉相承的。它们沿袭的都是唐代吴道子创造的豪迈雄健、典雅庄重的壁画风格,人物个个气质轩昂,勾线气势磅礴,细节刻画入微,有很强的真实感。比如人物的发须,必须要表现得如从真肉中长出,面部和衣裳上的渲染也比较强调真实的透视效果。三清殿的《朝元图》在用色上,采用的也是传统的重彩勾填方法,以墨线为骨干,再填以朱、黄、蓝、紫、白、赭等色彩,为了突出衣冠、饰物精美华丽的视觉效果,还在这些部位使用了“沥粉贴金”法。《朝元图》整个画面的色彩表现得相当成功,绚丽华美的色彩在成千上万根墨线的分割与调度下显得庄重而和谐!

永乐宫内除了三清殿主殿以外,还有无极门、纯阳殿,重阳殿内也绘有壁画。它们创作的年代比三清殿晚,闪容与风格也有很大的不同。其中纯阳殿与重阳殿两殿共有一百多幅图画,它们以连环画的形式展示了道教祖师吕洞宾和王重阳成仙的传奇故事。一幅画就是一个故事,画家在讲故事时均取材于现实生活,还大量参照了元代的风土人情,一百多幅作品几乎囊括了元代的社会众生相。比如其中一个故事《神话赵相公》,主题是吕洞宾劝导赵相公学道,但画家却津津有味地展现了赵相公豪华的家宅与和睦的家庭生活。庭中交谈的男女,似乎正在讨论院外发生的事;楼上好奇的小童攀着扶栏向下观望;楼下的私塾中,有交头接耳的顽童,还有一本正经的老先生,正在责令一学童背书……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充满了民间生活的人情味!如果说三清殿向人们展示了一个超凡脱俗的神灵世界,那么纯阳殿与重阳殿的壁画则更像是展现元代社会百态的走廊。

不过,现在的永乐宫却并不在永乐镇,而是在芮城县北的龙泉村。1959年,三门峡水库的修建计划要将永乐宫原来的位址淹没,因此只有搬迁才能保护这处珍贵的壁画群。当时,来自全国的建筑、文物与美术等各方专家汇聚一堂,共同研究如何将这近1000平方米的壁画完好地搬走重建。最后形成的方案是,先拆几座打殿的屋顶,再以特殊的人力拉锯法,将有壁画的墙面逐块锯下,每一块都记上记号,再以同样的锯法,把牢固地附在墙上的壁画锯下来,记录,再装箱运走。复原的时候,先重嵌宫殿,在墙的内壁上新铺上一层木板,再逐片地将壁画贴上去,最后,由画师将壁画仔细加以修饰。这项复杂时细致的工程将近5年才告完成,重建后永乐宫里壁画上的切缝几乎小得难以辨別,令人难以置信地保留了这群壁画杰作的旷世神韵。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米手绘网 » 拼音王国手抄报模板,https://www.xmcdw.com/html/pic-1228.html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