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元仙仗图
武宗元《朝元仙仗图》,水墨绢本手卷,57.7cmx790cm,王季迁收藏。
武宗元(约980〜1050)〔北宋〕,初名宗道,字总之。河南白波(今河南孟津)人。真宗景德年间,建玉清昭应宫,征全国画师,分二部,宗元为左部之长。他家世业儒,以荫得太庙斋郎,官至虞部员外郎。武宗元擅画道释人物,曾为开封、洛阳各寺观作大量壁画。工人物、佛道、鬼神,师吴道子法,行笔如流水,神采活动,大抵如写草书,笔术精高。年十七即能画北邙山老子庙壁,颇称“精绝”。
朝元仙仗图艺术特色:
作者运用长垂流畅的线条,描写稠密而重叠的衣褶,人物安排参差有致,繁而不乱,神采飞动,人物神情各异,构图整齐而不呆板,组织繁复而不杂乱。画面强调照应,又适当注意变化,使人物动态一致、倾向一致,服饰大致相似的人群,通过微小的转侧和顾盼,得到相互之间的呼应。画中线条严潘、简练、流畅,有的线长达几米。面部表情能爪各种不同的线米表现,眉眼特別冇神,皱眉肌的变化,以及眼与其他各部的关系处理得准确巧妙,从而使同样严肃的面孔上显示出各种不同的个性。整个画面色彩中,纯明朗,以石青石绿为主,衣冠宝盖大量运用沥粉贴金,总体色调既灿烂又沉厚。
朝元仙仗图艺术导读:
前面我们在欣赏唐朝的人物画时,在國史中最有名的画家我们却没有提及,那就是“画圣”吴道子。吴道子称得上是中国画史传奇色彩最浓的画家之一,第一是因为他的画风对后世的画家产生太大的影响;第二是因为吴道子大多的创作是壁画而不卷轴画,随着时间的推移,吴道子的原作越来越少,人们更多只能从他后学的画作与文献中去揣摩吴氏的样式与画风,在揣摩的过程中也赋予了他更丰富、更主观的色彩,渐渐成就画史中的一个神话。如果把吴道子的画风简言之,便是线条提按分明,劲力外张,“行笔磊落,挥猶如莼菜条”,并且富杳强烈的运动感、节奏感,与丰富的情感表现力,被称为“吴带当风”。
《朝元仙仗图》的作者北宋画家武宗元,被称为“宋之吴生”,字总之,今天河南孟津人,当时的孟津称“白波”,属于阳翟(今河南禹县),这是吴道子的故乡,两个人还是同乡呢。文献中说武宗元家“世业儒,为乡里所重”,他的父亲与当时的承相王随是布衣之交,工随对武宗元十分欣赏,将己的外孙女嫁给了他,也是因为这层关系,武宗元才渐渐开始了自己的仕途。他并没有成为一名职业的宫廷画家,而是当上了“虞部员外郎”,这个官掌管的是京城的山泽、苑囿和冶炼,但他最擅长的还是作画,而且从事的主要还是壁画创作,这一点与吴道子一致。
他一生最大的一项工程是玉清昭应宫的壁画工程。玉清昭应宫从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开始修建,工人们日夜兼程,整整耗时7年方才最终完成,据说建设过程中对于工程的要求是近乎苛刻而且不计成本的,如果有哪面墙体稍不合规矩,即使上面已经贴好金箔了,也要推倒重来,建成之后行人以阿房宫等古代历史中最奢平的建筑群与之相提并论。而玉清昭应宫中的壁画,则由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征集画家,有近3000人应征,留下的只有百余人,留下的人被分为左、右两部,分绘两壁最主要的壁画,掌管右壁的是一位叫王拙的山西籍画家;而掌管左壁壁画的长官便是武宗元。可惜的是,宋仁宗天圣七年(1029年),在一次大雷雨中,玉清昭应宫除了长生殿、崇寿殿,悉遭毁灭,这些壁画都没有能够保存下来。我们只能从传世的《朝元仙仗图》卷,以及另一卷相关的佚名《八十七神仙卷》来想见玉清昭应宫壁画的概貌与风格。
《朝元仙仗图》全卷白描,所谓白描,原米指的是壁画绘制过程中所用的粉本,过去的壁画往往是由一个非常优秀的画家、画工创作出一幅底样,绘制成壁画,如果这幅壁画受到众人欣赏、接受的话,就会有更多的顾客需要这样的壁画,于是会由另外一些画家,甚至包括创作画家本人,保存这幅壁画的白描稿以作再绘制时的参考,《朝元仙仗图》应该就是这种情况。《圣朝名画品》中赞美一位叫王瓘的画家时就说他不畏寒冬,也要跑到洛阳玄云庙去看吴道子的壁副,布满灰尘的地方,他也会“拂拭磨刮,以寻其迹”,他“寻”无外乎是两方面:构图与细节的处理,以及吴道子的笔法风格。这卷白描画的是道教中的东华天帝君、南极天帝君与众仙宫、侍从和仪仗,去拜谒玄元庙的情景。整个行列接蹚摩肩共87位神仙,其中男仙11名,神将8名,其余都是仙女。行队的开道者为护法神,天帝的形象比其他神仙要略大一些,与早期人物画如《历代帝王图》等作品中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比例处理方法一致,各位神仙的一旁还标清身份,如“太清仙伯”等等之类。八十余位神仙浩浩荡荡,流畅的线条,读来满卷有飞动之感,如果想象将这卷白描放大至几米高的壁画中,再赋上颜色,该是怎样壮观的场面?
有趣的是,这一卷定为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收藏在收藏大家王季迁手中,而在徐悲鸿的收藏里有一卷与《朝元仙仗图》关系十分特殊的画卷:佚名《八十七神仙卷》。《八十七神仙卷》被定为是吴道子流派画家所作,与《朝元仙仗图》从内容到形式都十分相似,这也可以充分说明两者其实都属于壁画创作的“粉本”,并不是独立的创作性画作,不过这种白描在以李公麟为代表的上大夫画家手中,渐渐演变成一种洗尽铅华、归为平淡的特殊风格画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米手绘网 » 拼音王国手抄报模板,https://www.xmcdw.com/html/pic-1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