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葡萄图
徐渭《墨葡萄图》,水墨纸本立轴,166.3cmx64.5cm,故宫博物院收藏。
墨葡萄图作者简介
徐渭(1521〜1593),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天水月、青藤居士等,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生性狂放不羁,却又才华横溢,在书画、诗文、戏曲等方面均取得较高成就,遗有戏曲论著《南词叙录》,杂剧《四声猿》,诗文《徐长文全集》《徐文长佚稿》等,绘画作品有《墨葡萄图》《牡丹蕉石图》《驴背吟诗图》等。
墨葡萄图艺术特色:
《墨葡萄图》楚徐渭大写意花卉风格的杰出代表,此图纯以水墨画葡萄,画如右上方的四分之一处,一藤干斜势而出,横贯纸面。随后画家以饱含水分的泼墨写意法,点出葡萄叶子,又以笔尖,曲曲折折、吞吞吐吐、逶逶迤迤而富有节奏地穿捕藤蔓,藤条纷披错落,向下低垂,缀满了一串串葡萄,葡萄以淡墨点子攒成,脐则用浓墨点,看上上鲜嫩欲滴,莹剔透。整幅图水墨酣畅,浑然天成。
墨葡萄图艺术导读:
徐渭(1521年〜1593年),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文长,号青藤、天池。他的父亲晚年纳继室苗宜人的侍女为妾,生徐渭;因此,徐渭属于庶出,这就影响到他在家庭中的地位。徐渭出生才满百日,父亲就去世了。好在苗宜人很疼爱他,让他接受很好的文化教育。等他年岁稍长,苗宜人也去世,他就只能依附兄长过活;结婚后又去了岳父家寄住。不久,他的两位兄长相继遭遇不幸,随后妻子又病逝,一连串的打击使他备受刺激。
更为神奇的是,尽管他很早就表现出文学上的天赋,经史子集、诗词歌赋、天文地现乃至兵书奇谋,无所不知,但参加乡试却接连八次落榜,只能以“秀才”终身。这对他来说简直是个讽刺。个中原闪,可能是他的个性太强,不习惯考试的八股文套路。而且他的一位老师曾经告诉他,读书不要死记条文,他可能把这句话当真了,总是按照自己的性子来理解古书。既然考不上进士,徐渭就只能把天才发挥在其他方面,如整理戏曲材料,写戏曲等等,当然还有书法和绘画。
徐渭曾经胸怀大志,不但文章过人,而且学过剑术,饱读兵书,懂得行兵布阵的道理,本来想干一番事业的,不料这些本领也没有给他带来命运的转机。嘉靖年间,倭寇侵犯沿海,朝野震动,嘉靖皇帝派胡宗宪以兵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的身份进行清剿。胡宗宪听说徐渭有军事才能,连忙来聘他入幕府。因为胡宗宪是严嵩的要人,徐渭坚决不敢受。后在別人的劝说下,勉强到幕中打了一转,旋即回家了。次年,胡宗宪请徐渭作《献白鹿表》,轰动一时。胡宗宪给了他一些润笔,生活也逐渐有了起色。
可惜好景不长。过了几年,严嵩倒台,胡宗宪也牵连下狱,随后自杀。徐渭总觉得大祸将临,精神开始崩溃。他几次试图自杀,先是以斧头砍破自己的头,血流满面,但没有死;后来又用长钉从左耳钉入,用锤子敲碎肾囊。尽管多次折腾,幸好老天开眼,总算捡回一条命。最后因为失手打死他的妻子而进了监狱,6年之后才在朋友的帮助下脱身囹圄。
这种悲惨的遭遇使徐渭无法以平和的心态来面对生活,由此也影响到他的艺术。由于终身只楚个小小的秀才,不能结交官僚朋友和收藏家,所以活动范围始终有限。但也形成某种优势:他的书法和绘画风格基本上是自发形成的,独来独往,无所依傍。他喜欢间花鸟,并赋予画中的形象一些象征的意义,以此来发泄自己的悲愤和不满。所以他的画完全没有粉饰太平或无病呻吟的成分,而是真实地反映着自己的心情。
这些特点在他的《墨葡萄图》轴上可以清楚地看出来。画面描绘的是一丛葡萄,枝叶从右边伸过来,由于枝条伸出了画面,中间还有一块空白。上方是那首著名的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署名“天池”。诗的意思是说自己一生潦倒,现在已经变成老翁了,就像一颗珍珠,由于没有人识货,随随便便地扔在草丛里,被埋没了。这里的“明珠”,落实到画面上,显然就是葡萄。
也正因为徐渭画画的目的是发牢骚,所以画得像不像,对他来说并不重要。叶子和葡萄都画得十分粗疏,乍一看,简直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而且构图也没苟任何道理,非常随便,既不讲究平衡,也不讲究稳妥。葡萄的枝干硬生生插进画面,没有来历,也没有去向。最绝的是那首诗,占据了画面的左上角,右上角就这么空着。字也很野蛮,只顾顺着笔画写,字与字之间、文字与画面形象之间完全没有照应和揖让。好在徐渭的书法功底很深厚,虽然他的书法同样没有规矩,看起来楚胡乱写,但点画相当生动,充满灵气,虎虎生风,让人在数百年后似乎还能听见他的笔划过纸面的声音。
可见徐渭完全是凭感觉在画画,他不肯依赖和遵循一切已有的惯例和程式。或许他头脑里根本就没想那么多的东西,只是让自己的情感自然而然地倾泻到纸上;或许他根本就不认为自己是个画家,而应该是一个救黎民于水火的政治领袖,或者是一个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里之外的军事家,可是这一切都落空了,到头来只能以狂图乱写来打发清贫闲窘的时光,因此就随便画吧,只要能满足一时的痛快,宣泄心中的苦恼就行了。
然而徐渭可能没有想到的是,这种无可奈何的状态正好是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因为正是在这种心境下,艺术家可以获得最大的自由,进入彻底忘我的创作状态。这种创作状态,是多少艺术家梦寐以求的。有些画家刻苦磨炼自己的技巧,最后却悲哀地发现,他们离徐渭这样真正的创作状态越来越远。所以尽管徐渭没么进人什么绘画的传统,他既没也条件也打心眼里不想进入那个使千千万万名身上挂着“艺术家”牌子的人焦头烂额的传统,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竟然就这样轻轻松松地完成了对传统的最大革新和突破,使水墨花鸟画艺术达到广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乃至于后来的很多画家,包括郑板桥和齐白石,都心甘情愿做这位“另类”画家的“门下走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米手绘网 » 拼音王国手抄报模板,https://www.xmcdw.com/html/pic-1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