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蜀宫妓图
唐寅《孟蜀宫妓图》,最早名为《孟蜀宫妓图》,设色绢本立轴,124.7cmx63.6cm,故宫博物院收藏。
孟蜀宫妓图作者简介
唐寅(1470年〜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以字行,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吴县吴趋里人。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明朝著名的画家、诗人。据说他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曰寅时生,故取名为寅。唐寅玩世不恭而又才华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即民间所说“江南四大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为“明四家”。有《骑驴归思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孟蜀宫妓图》《吹箫图》《班姬团扇图》《杏花茅屋图》等绘画作品传世。
孟蜀宫妓图艺术特色;
《孟蜀宫妓图》为唐寅人物画中工笔亟彩一路画风的代表作品,显示出他在造型、用笔、设色等方面的高超技艺。仕女体态匀称优美,削肩狹背,柳屑樱髻,额、鼻、颇施以“三白”,既吸收了张萱、周昉创造的“唐妆”仕女造别特色,又体现出明代追求清秀娟美的审美风尚。四人交错而立,平稳冇序,并通过微倾的头部、略弯的立姿和攀连的手臂,形成动态的多样变化和相互的紧密联系,加强了形象的丰富性和生动感。笔墨技巧近法杜茧,远宗唐人,衣纹作琴弦描,细劲流畅,富有弹性和质感,冠服纹饰描画尤见精工,细致入微。设色鲜明,既有浓淡、冷暖色彩的强烈对比,又存相近色泽的巧妙过渡和搭配,使整体色调丰富而又和谐,浓艳中兼具清雅。作品画风带有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
孟蜀宫妓图艺术导读:
唐寅出生苏州府吴县一个商人家庭。他的父亲虽然是生意人,但还是希望儿子读书,将来走科举登仕的道路。
弘治十一年(1498年),唐寅去参加应天府乡试,时年29岁,一举夺得第一名(解元)。主考官梁储对他的文才人加赞赏,“南京解元”的名声也不胫而走。这是唐寅十分得意的事情。于是,顺理成章,唐寅就准备进京参加会试。
在去京城的路上,唐寅遇见了另一个参加会试的角儿,叫徐经。这是一个富翁的儿子,不太喜欢读书,对吃喝玩乐却很在行。碰巧唐寅虽然文名甚高,但也喜欢喝酒玩乐,于是两人就整天凑在一起玩。进京之后,徐经和唐寅又跟一些卨官冇往来。不料考试之后,有人诬告主考宫把试题泄露给了他们两人,于是孝宗皇帝大怒,抓拿两人连带主考官程敏政一起下狱。
唐寅本想到京城一显身手,顺便捞个一官半职,没想到落到这个地步。从监狱出来以后,本来朝廷看他着实是冤枉,就给了他一个小官吏的职务,地点在浙江;可是唐寅已经万念俱灰,而且觉得“士叫杀不可辱”,坚决不去。他的朋友文征明只好托人向浙江巡抚打个招呼,干脆把他的名字给除掉了。从此唐寅就绝意仕途,专心于自己的诗酒事业,以出售字画为生。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幅丹青卖,不使人间造孽钱。”偶尔可能也做点寻花问柳的勾甚至为己刻了一枚“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印章。也许因为这个原因,人们就杜撰了一个“唐寅点秋香”的故事安在他身上,使得一个风流俊俏、为自己钟爱的女子甘愿卖身为奴的才子形象家喻户晓了。
在绘画上,唐寅的老师主要存两位:沈周和周臣.。他们在当时的苏州都是很有名。后来,唐寅的名气已经超过了他的老师周臣。据说,有时候为了应付一残些画者的要求,他还请这位老师给自己代笔。周臣也惭愧地说,“但少唐生三千卷书耳”,也就是说没有他那么高的文化修养。唐寅的这两位老师都是以山水画见长,但唐寅在人物面也有很高的成就。《孟蜀宫妓图》就是他著名的人物画之一。
该画右上角有唐寅本人的题款:“莲花冠子道人衣,日侍君王宴紫薇。花柳不知人已去,年年斗绿与争绯。蜀后主每于宫中裹小巾,命公妓衣道衣,冠莲花冠,日寻花柳以侍酣宴。蜀之谣已溢耳矣,而主之不挹注之,竟至滥觞。俾后想摇头之令,不无扼腕。唐寅。”钤有“唐寅”、“南京解元”两个印章。
画面上是4个盛装的宫妓。她们头戴花冠,身穿道袍。雪白的脸上抹着厚厚的脂粉,一人手托盘子,盘子上放着果品之类物品。设色明净而富于节奏。中间是一正面一背面两个宫妓,近处背向者穿淡黄色长衣,与其相对者则穿颜色较深的花青大衣,色彩上形成强烈对比,起到醒目的艺术效果。美人脸部的设色,姑以白粉烘染额、鼻、颊的“三白法”,继承了唐以来张萱、周昉、周文矩的仕女妆色,但身材娇小,有明代柳眉、小眼、樱唇的时代风尚,刻意描绘弱不禁风的女子情态。线条精秀细劲,流转自如。
唐寅自己没有在画上写题目,“孟蜀宫妓图”这个题目是明末收藏家汪珂玉在《珊瑚网》中定的,以后也就延续了这个题目。据考证,这幅画所描绘的实际上不是后蜀孟昶,而是另一个蜀后主王衍的生活,所以这画的题目其实也应该改为“孟蜀宫妓图”。王衍曾经和母亲、妃子带着一群打女到成都附近青城山的上清宫去游玩,叫宫女们都戴莲花冠,穿道士衣服,衣服上还画有云霞图案,远远望去,如神仙下凡。实际上宫女们平时也是这身打扮,脸上敷胭脂水粉,好像喝醉了一般,叫做“醉妆”。王衍还自制“甘州曲”歌,形容着道衣的宫妓妩媚之态:画罗裙,能结束,称腰身。柳眉桃脸不胜春,薄媚足精神。可惜许,沦落在风尘。”
这位蜀后主王衍,可以说是荒淫无度。他整天不理朝政,跟一帮宠臣玩耍,喝酒时喜欢行一种摇头一类的洒令。还喜欢光顾妓院,为了不使人认出来,就下令叫全国的老百姓都戴大帽子,把头遮起来。老百姓都说,这是“泥首包羞”啊。果不其然,后唐的军队打进来了,他还在喝酒,说再行一把摇头的酒令吧。结果可想而知:他后来被后唐的庄宗火了族。唐寅题款中所说的“蜀之谣已溢耳矣,而主之不挹注之,竞至滥觞。俾后想摇头之令,不无扼腕”,就是指这些事情。
可见唐寅虽然有放荡不羁的名声,但就这幅画而言,他却是很替亡国之君惋惜的,明显地具有讽喻的意义,让我们在欣赏那些美轮美奂的女子时,也平添了一段历史感和对这些无辜而且被历史忘记的宫女们的同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米手绘网 » 拼音王国手抄报模板,https://www.xmcdw.com/html/pic-1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