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绘网小米手绘网

商喜《关羽擒将图》赏析

关羽擒将图

商喜《关羽擒将图》,设色绢本立轴,200cmx237cm,故宫博物院收藏。

 

关羽擒将图作者简介

商喜(15世纪),字惟吉,一说恒吉,生卒年不详。宣德时著名宫廷画家,官錦衣卫指挥。擅长山水、人物、花卉、走兽。传世作品有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明宣宗行乐图》轴与《关羽擒将图》轴,前图写宣宗朱瞻基游猎情形,人物具有肖像画特征,四周画山石树木、丛林建筑,场面浩大。画法工致细腻,笔法劲健。后图则色彩鲜明亮丽,有壁画效果。

 

关羽擒将图艺术特色:

此画商喜用对比法,庞德愈是凶猛,愈能反衬关羽的神威,一静-动,充满戏剧性,画中关羽与庞德大于其他人物,以此突出主要人物。衬景山石用斧劈皴,用笔劲挺爽利,有宋人遗意。人物衣纹线条流畅生动、转折合度。铠甲描绘繁而不紊,用色艳而不俗。全图人物及故事情节表现的淋漓尽致、恰如其分。

 

关羽擒将图艺术导读:

《关羽擒将图》是明代宫廷人物画中的一幅巨制之作。

全图人物共6人,安排成两组,稳定感强而错落有致、富有变化,人物比例、姿态、神情各异。主要人物是处在画面对角线上的两个人,一是高坐层层岩阶之上坡石的关羽;一是地处岩阶之下一小平地的被关公水淹七军时生擒的庞德。关羽侧身向右,身着蓝头巾、绿袍、铠甲,全身披挂整齐,赤面风眼、长髯飘拂、伟躯,一幅气宇轩昂、神态威严中又带街似乎折服于庞德的“威武不屈”的气势和对之既怜惜又愤怒的表情。而与之相呼应的庞德,却侧身向左,除短袴外,全身赤裸,竖眉瞪眼,咬牙切齿,怒不可遏,并扭转头,一幅临危不屈、任由处置的气概。由此,作品主题中的两个人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和戏剧性的冲突。其他几人的表现也进一步增强了这一画面中心,正将缚脚木粧钉入土中和用力按住庞德肩部、拽住住头发的两员蜀将;关羽右侧黑脸虬髯、手持大刀、勇猛威严的周仓,左侧白面微髯、拔剑出鞘威慑的关平。看着画面的戏剧性冲突场景,耳边也似传来审讯的怒骂、呵斥之声,明代宫廷画家商喜,巧妙而成功地传达出了另一种绘画的效果。

据记载,商喜擅长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在传统人物画,如汉代出土的画像砖中这两位人物的眼睛的表现中,我们可以体会一点传统人物国的要旨所在。正如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所言:“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由此传顾恺之画画有数年不点睛的说法,"可见画家对于绘画中的眼睛刻画的谨慎。在商喜这幅作品中讨个人物的眼神,充分显示了商喜作为一个宫廷画家的传统人物画功力。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个壁画高手,看此作品中,关羽右侧之周仓及庞德身旁两蜀将的孔武行力的造型及富柝立体感的、疏密衣纹勾线,似行唐代大画家吴道子宗教题材壁画之风范,与今天出土的具有吴道子绘画风格的《四天王木函彩画》相对照,吴道子人物画风格“吴带当风”的特点仍跃然于画面之上;色彩方面以红、绿、和金为主,浓厚饱满而对比强烈,具民间壁画的特征;在细节的表现上,如人物铠甲边所饰之珠子,采用了色彩的依次辇染过渡,使其体积感增强,这种绘制手法似源于南朝梁代张僧繇的“凹凸法”。

在作品的背景上,其山水景致全为衬托主题而绘。近处悬崖峭壁古松,远处流水飞瀑。景致的整体安排上似有南宋“马一角、夏半边”的构图之影响。清初徐沁《明画录》中曾记商喜“善山水、人物、花木、翎毛,全举宋人笔意,无不臻妙,超出众美。”在此,山石所用技法“斧劈皴”方面史较为明显带打南宋宫廷画院山水画风格之特点。从石描绘出笔劲梃、皴斫有力,与整个画面的气氛十分切合。

此作品之所以表现取自《三国演义》中的题材,明代戏曲与小说的繁荣,使得欣赏的观众越来越多,清人刘继庄认为:就社会功能而言,小说能够与古代的《诗》和《乐》相比之,而戏曲可与古代的史书和《春秋》比之。所以他断言:“戏文小说,乃明工转移世界之大枢机。圣人复起,不能舍此而为治也。”而且,十五世纪的小说与戏曲中的主角主要是历史上的名人;此外,商喜服务于明代宫廷的时间,据记载当楚宣德年间(1426年〜1436年),而宣德年间的宣宗酷爱绘画,使明代宫廷绘画在此时达到鼎盛。还有,也许是中国历史上历代帝上似都有以绘画为政治服务的需要。所以,从上述来看,此题材的出现是很自然的了。而由此也可看出,传统人物画题材,不单单是诗歌词赋的“高雅”艺术写照,而是与市民文化紧密联系起来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米手绘网 » 拼音王国手抄报模板,https://www.xmcdw.com/html/pic-1193.html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