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绘网小米手绘网

王时敏《仙山楼阁图》赏析

仙山楼阁图

王时敏《仙山楼阁图》,纸本墨笔,133.2cmx63.3cm,故宫博物院收藏。

 

仙山楼阁图作者简介

王时敏(1592年〜1680年)明末清初画家。初名赞虞,字逊之,号烟客,自号偶谐道人,晚号西庐老人等,江苏太仓人,首辅王锡爵孙,翰林王衡独子。崇祯初以荫官太常寺卿,故被称为“王奉常”。擅山水,专师黄公望,笔墨含蓄,苍润松秀,浑厚清逸,然构图较少变化。其画在清代影响极大,王翬、吴历及其孙王原祁均得其亲授。王时敏开创了山水画的“娄东派”,与王鉴、王翬、王原祁并称四王,外加恽寿平、吴历合称“清六家”。

 

仙山楼阁图艺术特色:

此画描绘的是长松高岭,溪水村舍。由画中题识可知此画是一幅贺寿之作。画中以两株粗朴茂盛的参天巨松压轴,寓意常青不老。画面的远景是连绵的山岭,水溪从山中流出,至低处汇成大河,在山水林木的环抱中隐约可见幽静的楼阁。此画在笔墨表现上宗法黄公望,峰峦层叠,树从浓郁,勾线空灵,苔点细密,皴笔干湿浓淡相映衬,皴擦点染兼用。此画的用墨明洁苍润,得自于董其昌的影响,这幅画气厚力陈,显示王时敏深厚的笔墨功力。

 

仙山楼阁图艺术导读:

王时敏的绘画,受到董其昌文人画和“南北宗”理论的极大影响,其作大多致力于摹古,强调以笔墨图式来营造山水结构。他早年师从于董其昌,以古代名家的真还作为临摹粉本,并不局限于一家而习。王时敏的绘画追求平淡天真、苍秀隽逸,重视笔墨中所表达的逸气,即“文人气”。他强调在描绘客观事物的同时,仍要注重心灵抒发和精神表现,这与董其昌及其所提倡的“南北宗”论不谋而合。纵观南宗的文人画脉络,从五代董源、巨然到宋代李成、范宽,苒到元代的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等,无一不注重文人的内在学识与修养。

王时敏最大的艺术特点就是“摹古”,注重“笔墨”的运用,以临摹古代名家作品作为绘画的基础。尤其在研习宋元山水作品中的运笔、用墨、造型、结构等各方面时,主张摹古而不拘泥于古人之法,经过摹古举习,结合自身的文化修养,再重新进行艺术创造。王时敏的山水作品早年严格遵照董其吕及南宗各家的艺术风格,形态上比较细腻清秀,如《仿倪瓒山水图轴》等。到了中期,他开始脱离董其昌的笔意,醉心于对黄公望的学习,在这一时期,王时敏个人风格开始逐步形成,如《秋山白云图》《丛林曲涧图轴》等作品皆为代表。晚期则以康熙元年(1662)王时敏71岁为分界点,这一时期其绘画融众家之长于一炉,以黄公望为宗,上溯董源、巨然等南宗诸家,笔墨苍劲浑厚,风格沉稳雄坚,如《仙山楼阅图》《仿杜甫诗意图册》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米手绘网 » 拼音王国手抄报模板,https://www.xmcdw.com/html/pic-1188.html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