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绘网小米手绘网

恽寿平《双清图》赏析

双清图

恽寿平《双清图》,设色绢本,88.5cmx54cm,故宫博物院收藏。

 

双清图作者简介

恽南田(1633〜1690),名格,字惟大,后改字寿平,以字行。号南田,别号云溪外史、瓯香散人。作为明末清初著名的书画家,他开创了没骨花卉画的独特画风,是常州画派的开山祖师。他一生生活在民族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少时从伯父学画,青少年时期参加过抗清义军,家破人亡,当过俘虏,又被浙闽总督收为义子,曾在灵隐寺为僧,返里后卖画为生,一直赡养父亲。与王时敏、王鉴、王翬、王原祁、吴历合称为“清六家”,他山水画初学元黄公望、王蒙,深得冷澹幽之致。又以没骨法画花舟、禽兽、草虫,自谓承徐崇嗣没骨花法。创作态度严谨,认为“惟能极似,才能传神。”恽寿平传世作品极多,主要有《红梅山茶图》、《梅竹图》、《玉堂富贵图》、《桃花图》、《三友图》等。

 

双清图艺术特色:

《双清图》是恽寿平的经典作品,以“双清”为画名是因为梅花以“众芳摇落独暄妍”的品格而水仙以淡色疏香和清气逼人的特性同被视为传统绘画题材中的“清物”。此图以淡花青晕染绢地,烘托双清的花色。梅树苍千繁枝,横斜取势,其花瓣法南宋扬无咎的画法,即以墨笔圈线为瓣,线条雅秀雄健,勾勒出花之勃勃生机。水仙法元人赵孟坚的白描笔韵,叶片用笔富于急迟、粗细、顿折诸变化,花儿或仰或俯,或张或合,亦变化多端。作者以活泼多变的表现技法成功地展示出梅花、水仙暗香浮动的美感。全图不刻意求工、求似,唯求自然天趣,揭示出恽寿平一向所追求的平淡超逸的审美意趣。

 

双清图艺术导读:

《双清图》出自—代宗师、“清初六大家”之一的恽寿平。

绘制这幅佳作时,恽寿平已然55岁,正当个性品格芬芳发散、艺术造诣达至臻境之际。此作以“众芳摇落独暄妍”的梅花和“淡色疏香清气逼”的水仙人画,传神表现传统绘画题材之两大“清物”,别隐一番深意在其中。

恽氏花舟法徐崇嗣,用笔潇洒秀逸,求形似而不拘泥,颇具文人画韵。闪其山水化多以神韵、情趣取胜,曾与王时敏、王鉴、王翬、王原祁、吴历齐名,合誉“清初六大家”,又称“四王吴恽”。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向开。遥知不是雪,为存暗香来。梅花象征一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水仙花苁向来低,和气磅礴荣于堂。一名“丽兰”,又称“凌波仙子”、“花中仙子”,新岁瑞兆、平安、吉祥之花。二者均为“岁朝淸供”佳品。恽氏以淡花青晕染绢,烘托双清花色。梅树苍干繁枝,横斜取势,墨笔圈线为花瓣,雅秀雄健,勾勒勃勃生机。白描水仙,用笔急迟、粗细、顿折变换,花姿或仰或俯,或张或合,活泼灵动,暗示淡然含蓄。梅花、水仙幽香浮动,自然天趣。借冰枝嫩绿、疏影清雅、美秀花色、宜人清芳,传达“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凌波仙子翩翩来,朝朝暮暮赐吉福”的寓意。同时表露出对高风亮节、奋勇争先、益世惠人等优秀品格的由衷赞美。

恽寿平生而敏慧,八岁即诗咏莲花展露才华。早年承家学,擅山水,法王蒙、黄公望、倪瓒,上溯董源、巨然。后见王带山水,自愧不如,耻为天下第二,改攻花竹禽虫。斟酌古今,参画史文献,独开生面,海内宗之“常州派”。传世佳作《红梅山茶图》、《梅竹图》、《桃花图》、《三友图》、《玉堂富贵图》等笔墨润秀,神完气足。字画双绝,书法精妙,时称“恽体”。

尚气节,誓不应举,售字卖両为生。结识唐宇昭、莫云卿、庄子纯、杨兆鲁、笪重光、毛先舒、诸匡鼎等名流,相互唱和,尤与王翬友情弥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米手绘网 » 拼音王国手抄报模板,https://www.xmcdw.com/html/pic-1187.html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