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行旅图
本幅自署款:静庵,无年款。从趋于成熟的集大成面貌判断,当作于戴进晚年天顺年间。
作品所取题材和布局,均源自北宋李、郭派系。图绘高远、深远的全景山水,主山居中,巍然屹立,高峻雄伟,左右诸景相附,呈金字塔形的稳定构图,气势宏阔。诸景系连紧密自然,高远、深远感主要依仗景色之间的内在联系加以体现。如中景布置村落,有坡堤、土路与前景的垒石、松树、河面、板桥相连,丛林、山道又与远景的峻岭、城阙相接,由此可自近及远,从下至上,克服了中年时期借不自然的树石堆砌或人为的安插云烟来系连和区分高和远。如此构思、布景,显然已较好领悟了北宋山水的优长,即重视天然布势,力求真实山水中安插的生活场景也真实生动,富有生活气息。近处板桥上三驴踯躅而行,两位行旅者挑担、背筐后随,显出长途跋涉后即将歇脚的放松情态;中景村落几间简陋茅屋,诸多人物活动其间,有卸担询问的行旅人,有招待客人的店家,有围坐嬉玩的稚童,有守立村头的小狗,这些情卞经有机组合,真实传达出僻远山村简朴、平和的生活气氛。远景山道上又有拉驴上山者,躬腰挑担下山者,另显一番艰辛情状。展现的环境可居可游,无疑也承继了北宋山水画的优良传统,如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所述:“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
此图画法呈集大成面貌。山川体势取诸家之长,高峻主山近李唐,近处垒石如郭熙,劲直松下仿刘松年,繁密苔点和树丛乂取自盛懋,而且结合得很妥帖自然,少中年时的拼凑、失真痕迹,整体气势既雄伟又浑厚,既郁茂又清朗,体现出画家力图融南北山水特色于一体、集阳刚阴柔于一身的追求。笔墨方面亦不拘一格,根据物像灵活运用,勾皴点染结合,干湿浓淡交融,中锋侧笔并用,圆润劲健交替,皴法多样,有斧劈、披麻、点子诸皴,点叶丰富,有夹叶、点叶、攒针诸法,显示出富有变化又十分纯熟的技艺,为其晚年精品和代表作品。
(单国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米手绘网 » 拼音王国手抄报模板,https://www.xmcdw.com/html/pic-1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