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烟雨图
夏昶画竹名重一时,在明代影响巨大,不仅是由于显赫的地位,更在于其精深功力和独树一帜的艺术个性。他喜用长卷描绘竹树,一改前人画竹只独幅数竿的表现形式,而用巨幅长卷写千竿万梢,画面恢弘,同时还“延之以洲渚,加之以风雨”,更显浩浩荡荡,有气吞山河之势。他的墨竹长卷,已不再是简单的文人式的寄兴抒怀、,而是融入山水画意境,还竹子于其自然生长环境之中。此卷竹林随湘江江水景致变化而隐现,或老下或新梢、或全竹或局部,各尽其态。起自淡阔的沙洲,之后是平缓的陂陀,继而是江中坚硬的岩石,又入清冷的江水,再后是两岸壁立的山崖,最后经瀑布急湍、汩汩溪水而入山,充分利用了长卷的广度精心营造出一种起伏张弛的流动性和情,性,实际上,是传统墨竹与水墨山水长卷的结合。夏粗画竹强调气韵,主张“一气呵成”,“画巨幅尤须如此”,此卷竹叶落墨即是,不见复笔,山石用斧劈皴法大笔侧锋挥扫而成,自首至尾,山回水绕之势、淋漓潺湲之态,确实达到r气脉通达飞动的效果。明代李开先《中麓画品》将其墨竹归为“劲”、“活”、“润”三字。“劲”,是指“笔法如强弓劲弩,伺机蹶发”;“活”,是指“笔势飞走,乍徐还疾,倏聚息散”;“润”,是指“笔法含滋蕴彩,生气蔼然”。
夏昶所画墨竹长卷之多,为画史所罕见,如《湘江春雨图》卷、《湘江过雨图》卷、《竹泉春雨图》卷、《淇澳清风图》卷、《苍筠谷图》卷等等。此卷作于六十二岁出知瑞州之时,是其墨竹长卷的代表作品。(傅东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米手绘网 » 拼音王国手抄报模板,https://www.xmcdw.com/html/pic-1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