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介绍:
油画技法之透明罩染画法
透明画法是西方油画最古老和常见的绘画技法,它是从15世纪文艺复兴至19世纪印象派诞生之前欧洲传统的油画技法。油画的透明画法进行色彩分层罩染,使前后几种颜色通过视觉上的调和来产生我们最终感知的颜色,它与我们直接调和生成的颜色虽有相同的色相,但视觉效果不一样,因为罩染后的色彩显得更加深沉浑厚,更具有珠宝般的光泽度。透明薄涂画法包括透明色透显、单色稿透明罩染和厚底透明罩染等技法。
(1)透明色透显画法。以杨•凡•爱克为代表的透明薄涂透显画法,是油画最基本的技法之一。透明色透显是指用调色油料稀释后的透明颜料进行多层次描绘,因为白色的覆盖力太强,而这种不加白色调和颜料,需要较高明度的色彩要靠底色或前期的提白的明度与颜料的透明性结合来达到所需效果。这种技法要求必须在上一个色层干透后才能进行下一层的着色,由于每层颜色都比较稀薄,所以下层的颜色总能隐约透出来,与上层的颜色形成比较微妙的色彩变化(图1),例如在黄色的色层上涂染红色,就会呈现出橙色,这种橙色与黄红直接调和的橙色是存在很大不同的,因为它更透明和润泽,橙色中透出黄,黄色寓于红中。而暖色上涂染冷色就出现更为微妙的效果,如在深红的色层上涂罩浓重的蓝色,就会产生蓝中透紫和冷中透暖的奇妙效果,这效果则是调色板上无法直接调制出的。这种画法在表现物象的质感和厚实感方面有着非常独到的作用,这种冷中透暖的效果同时还能描绘出人物肌肤细腻的色彩变化,令人感到肌肤表皮之下流动着血液,使肤色晶莹剔透和更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当然,这种方法有优点,同时也有缺点和不足,那就是色域比较窄,制作过程缓慢而工细,必要的色层要等下边的色层干透,所以完成作品的时间较长,不适合表达画家即时的创作情感。
图1
(2)单色稿透明罩染法。这种技法也是常用在古典油画技法中,常在中间调子的灰棕色底上以深棕色或者银灰色画出较严格的单色油画,待干后罩上透明色。这里也同样要避免过多调入白色,以免影响透明度。这种技法不能靠添加白色提高明度,色彩的工序又只能"加"不能"减〃,所以底画的素色油画需要预先提高明度,为多层罩色留下余地。
图2
(3)厚底透明罩染法。这种技法指的是在底层厚涂平滑或凹凸不平的表面上罩透明色。厚涂平滑的表面指先用厚色趁着色彩未干时用柔和的画笔轻轻地扫平,干后再罩染透明色。这种技法也多用于古典油画人物对肌肤受光部,用厚涂颜料肌肤受光部分,使其与背景等暗色部分的厚薄拉开距离,厚涂颜料未干时用毛笔轻轻扫匀进行平滑处理,干透后再罩透明色,能达到既厚实又透明晶莹的效果。"光学灰"是透明画法表现出来的一种视觉效果。古代艺术家在坦培拉或油性色底上用树脂光油进行釉染后,涂以透明或半透明覆盖层,使各色层通过重叠显露出来,即产生色彩奇异的透明灰色——"光学灰"(图2),这种透明灰色和调配出来的灰色相比,视觉效果不大相同,它是直接画法无法达到的。鲁本斯当时就以创造光学灰著称,他曾对他的学生说:"至少暗部最后一层色应是透明的。"而凹凸不平的表面上罩色,就是根据结构的需要直接厚涂色彩,留下自然的笔触或者制造相应的肌理效果,干透之后再以透明色罩染,伦勃朗常用这种技法,制造出浑厚的肌理效果。(图3)
图3
制作作品的时间一般较长,有的画完一层后经长期放置,待色层完全干透后再进行描绘。这个时期的油画其技法与今天我们所习惯运用的"直接画法"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一种以坦培垃或其他颜料完成对象的单色塑造之后再以油性颜料进行多层透明罩染的混合技巧,也称作油画的"间接画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米手绘网 » 拼音王国手抄报模板,https://www.xmcdw.com/html/course-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