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绘网小米手绘网

印象派大师油画技法

印象派大师油画技法

 

详情介绍:

印象派大师油画技法

 

法国的印象派绘画运动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印象派绘画技法的关键在于把握瞬间的光线变化,所以需要有迅速的作画方法。印象派画家改用吸收性的画布,就是用水胶和铅白涂底,作画时涂底用的内色会吸收油质,固着力甚佳。作画时要把握瞬间的光线,势必急速作画,画完一层不能等干了之后再加一层,而只能作笔触分割,产生许多在画面上形成韵律的笔触,十分生动而有活力。为了最大限度地表现出自然界色彩细致人微的变化,莫奈和雷诺阿等印象派画家用细小而又不透明的笔触作画,就像用交响乐的音符创造画面一般,是一种有色彩的交响乐的构成方式。

印象派注重自然给予画家的第一印象,重视阳光的效果。在画面上,除了颜色与光线之外别尤其他意义。为表现阳光,印象派的画家们喜欢画有水的风景。莫奈的《睡莲》有水光反映之妙。印象派画家依据光学理论作画。他们充分利用补色关系,用矩形和椭圆形并置的笔触作画。印象派画家们认为物体的色彩是光线所赋予的,光线的变化会使物体的颜色也起变化。因为阳光时刻在变化,自然界的色彩与表情也跟着变化。莫奈每幅画只画很短时间便画另一幅画,第二天同一时间再继续作画。利用原色作画是印象派的一大特色。印象派画家利用平坦的色面及装饰效果来表现立体感,是受H本浮士绘的影响,有些作品的背景上便画上了浮士绘和花鸟的屏风。

 

马奈(1832—1883)是法国印象派的奠基人,他的油画具有坚实的造型基础,又有明亮鲜艳的、对光与色的整体表现,在抑制中间色方面作出很大努力。他的油画以粗旷、典雅,又有光的闪烁为特点他善于用省略的技法作画,用背景深沉的色彩衬托人物形象。

 

德加(1834—1917)是法国印象派代表画家之一,早年曾人美术学院学4并游学于佛罗伦萨和罗马。德加的《自画像》采用稀颜料在刮平的底子上层层薄涂。在画人物面部的时候,他趁颜料未干时用调色刀沿着幽布平刮过去,将颜料从高出的布纹上刮去,以使人物的面部吏加细腻。

 

画家西斯莱(1839—1899)是法国印象派中的英国人。他的油画《桥》运用纯净的对比色,以平面加散点的笔触表现他对大自然的感觉印象,创造出一种灿烂辉煌的色彩效果。

 

印象派画家雷诺阿(1841—1919)的刮、擦、抹技法,将梦幻般的光、色、影交织成欢快的旋律,让透明色的表现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使画面中的色彩极其绚丽、纯净透明。

 

莫奈(1840—1926)是法国印象派创始人之一。他的油画《阿让特依的赛艇》以补色相互衬映,创造出亮丽明朗、充满光线和空气、天水交融的氛围。放大的细部呈现的水波浪色彩厚薄不匀、笔触长短不一的差异,令人感到画家作画的手法十分粗犷、潇洒写意。

莫奈巧妙地将提香的擦涂画法发展为抹、擦、刮相结合的油画技法。仔细观察油画《鲁昂大教堂》的光影变化,可看出刮和抹等技法的痕迹。

19世纪90年代,莫奈着手在吉凡尼农庄创建他的水上花园此后的20年,他的灵感几乎全部在这里。《睡莲》组画正式开始于画家74岁高龄之时,1909年莫奈展出了他的油画《睡莲池塘》48幅。他描绘的水上睡莲独具一格,画面上没有天空,没有地平线,没有前景或中景。由这本书对绘画《睡莲池塘》颜料和技法的图示,读者可按图号的顺序,对照图幽参考领会莫奈的绘画技法。

莫奈在所有的色中都加白的方法,加强了对景色的瞬间印象感和光感。他以矩形和椭圆形并置的笔触,在干色上湿画和在湿色里干画相结合,用笔画和用调色刀抹相结合,有时用笔的末端刮几下,露出底色使画面松活。

 

生于丹麦的法国印象派画家,毕沙罗(1830—1903)曾参加8次印象派画展。他的油画《拿树枝的少女》是采用细碎的笔触和色彩并置法绘制的,他的油画《采集苹果》以即兴的,挥洒自如的点彩笔触作画,画面上呈现出的景象辉煌灿烂、轻松活泼、充满生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米手绘网 » 拼音王国手抄报模板,https://www.xmcdw.com/html/course-409.html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