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的写意画法
1.物性
茶花,又称山茶、曼陀罗、耐冬花,是常绿灌木,亦可长成小乔木甚至大树。花期从当年11月开至翌年4月,花色有白、粉红、玫瑰红、大红、金黄、深紫等,另有红白相间杂有斑纹者。
春节前后,正值风雪溲卷之时,茶花却繁花满枝,簇锦争妍,竞相怒放,故茶花又被赞为报春之花。《本草纲目》云其叶类茶,又可作饮,故得茶名。”
山茶树的寿命很长。山东青岛崂山的高寿山茶,传说有2000年寿命,枯而复荣数度。这株古山茶在《聊斋志异》中成为蒲松龄笔下的“红裳女郎”。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優尼族、土家族的青年男女,特别喜爱茶花,茶花已成为他们炽烈如火的爱情象征。
2.结构
茶花的花型有牡丹型、玉杯型、磬口型等,有复瓣和单瓣之分,在写意花鸟画中表现的多为单瓣茶花。此种花型的花瓣只有数片而花蕊却极为繁密。山茶的叶呈椭圆形,叶端尖,质厚而有光泽,深绿色,单叶互生。
在学习茶花的写意画法之前,最好面对茶花作细致的观察、写生。因为只有通过观察和写生我们才能感性地认识和了解茶花的生长规律、质感以及花头、花苞、叶、芽、枝干等各部位的结构特征,并通过写生花姿形象,记录色彩和结构,为今后的创作积累丰富的素材。(图1-1)
有了观察、写生的基础再来学习写意的画法,心中就有数了,笔墨的技法也就容易理解了。
3.茶花的画法
画花头。先学蘸色方法,用清水羊毫毛笔调藤黄少许,然后用笔端蘸朱碩调成笔尖至笔腹偏深,笔腹至笔根偏淡的过渡层次。再在笔尖蘸朱砂和胭脂,使朱砂与胭脂混合,此时笔端的色应调得稍稠些。
落笔先画近前的花瓣,然后再画两侧和后边的花瓣。下笔要肯定,应做到“犹豫不下笔,下笔不犹豫”。同时,运笔要藏锋不露笔尖痕迹为好。花瓣要画得有大小,形状略有变化。用笔可点可虱。点是落笔不移动即提起,点是落笔作揉动后再提起。花瓣画成后,再用笔尖蘸浓重胭脂加点花蕊两侧,使预留花蕊位置的两侧增加色彩明度的对比。画花蕊用硬毫小笔蘸白粉勾花丝,藤黄加白粉或者以广告色柠檬黄点出花蕊。干后在纸的背面用汁绿(花青调藤黄)晕染花蕊部分。此时,花蕊笔痕会自然显现出来,而且花心会有滋润、鲜艳的效果。(图1-2)
画花头要有正侧、俯仰、含苞、盛开等多种变化。只有掌握了花头多种变化的画法,才能在今后的创作中运用自如,使作品自然、生动。(图1-3)
画叶。茶花的叶一般用水墨画,亦可用色画。
水墨画叶笔上调墨是很重要的,用清水羊毫笔蘸墨,使毛笔从笔尖至笔根调满成淡墨,然后再以笔尖薩少最浓墨,略调后迅捷落纸点風画叶。这样画出的叶每片均有浓淡墨色之变化。(图1-4)
水墨画叶的另一种调墨方法,是用稍湿的羊毫笔,满蘸浓墨先画浓墨叶,至笔上墨量减少时,用笔端蘸清水接着再继续画叶。此时所画的叶由浓渐淡,至需要再画浓墨时第二次再蘸浓墨,如此即可形成墨色的整体浓淡变化。半干时,用硬毫笔浓墨中锋勾画叶筋。茶花的叶筋一般只勾主筋一笔即可,浓墨所画的叶可用石青勾筋。(图1-5)
以色画茶花叶,可用藤黄调花青画,也可用花青调墨画。茶花的叶色一般比较深沉且花大艳丽,因此,以色画叶要将色调得略为浓厚些为好,这样既能表现出茶花叶厚重的特征,又能避免画面色彩过于艳俗。(图1-6)
画枝干。植物有木本和草本之别。画花卉的枝干要根据质感来选择用笔的方法。茶花属木本花卉。
画木质的枝干,一般用硬毫或兼毫毛笔,以中锋行笔为主,粗千可兼用侧锋,运笔要刚劲,笔上墨色的水分要偏少,以能产生圆、厚、毛、涩的效果为佳。粗干墨色一般可画得略淡些,细枝墨色可画得略浓些。画枝干的墨勿太湿,湿则漫漶,臃肿无力。枝干不要画得粗细雷同,出枝不要平行,相互要穿插有疏密。有关枝干的穿插技巧将在学画梅花时再作详解。(图1-7)
画全枝茶花。画写意花卉,有以表现花头为主体的,如茶花、月季、牡丹;有以表现叶为主体的,如兰草、水仙:蕉、荷花;有以表现枝干为主体的,如梅花、杏花、海棠、楼花。茶花的花头大而艳丽,叶的形状较小,变化少,故以花为表现主体。其画法步骤一般是先画花,再画叶,最后穿插枝干。 画两朵以上的花,要分宾主和虚实来处理,不可不分主次用相同的方法来表现所有的花。画组合的全枝茶花,还要表现出花、叶的整体动势。花卉是大自然的生机,我们要力求通过花、枝、叶的动势和笔墨的技巧传达花卉的生命力,作品才会具有艺术的感染力。(图1-8)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米手绘网 » 拼音王国手抄报模板,https://www.xmcdw.com/html/course-3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