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介绍:
吴昌硕竹干图作品技法解析
画家介绍:吴昌硕(1844-1927年),浙江省安吉人。名俊,后改为俊卿。字吕硕,号缶庐、苦铁等。楕通诗文,在书画和篆刻中展现出卓越的才能。吴昌硕作为近代中国的金石画派领袖,是位非常活跃的大艺术家。
作品的技法要点
吴吕硕的竹子不是描绘竹子的自然形态,而是努力描绘出作者心目中的竹子形象,属于典型的写意风格。
这幅画的重心在上部分,力量从上部向右下方流动。竹竿从地面拔地而起,稍微右倾,向上伸展,并冲出了画面。竹叶朝向右边稍下的方向,在下面向左摇动。画面中充满了暴风骤雨欲来的紧张感,洋溢着竹林之中突然刮起了一阵自上而下的旋风的感觉。这是一副令人感受到吴昌硕卓越笔力的作品。
画主竿
正如吴昌硕的书法以“石鼓文”为基础一样,他的画也源自于“石鼓文”。一节一节的竹竿中体现着“纯铁”一样的重量感。
画家使用已经用惯了的钝笔(笔尖较钝的毛笔),有力而厚重的进行描绘。墨是近似于胶一样的浓墨。
如上图所示,两根竹子的关系中,右侧的是“主”,左侧的是“客”。整个构图中,画家将竹子安排在左侧,在画面右下方留下了很大空间。占据了画面左侧的竹子向右倾斜,正好在画间中央与空白处形成颉顽。
画嫩竿和竹枝
吴昌硕不是描绘竹枝的实际形态,而是追求自己心目中承受着风霜的竹枝竹叶形象。竹枝的布局决定了竹叶伸展的方向。
率意的竹叶
画家以锐利而迅捷的拂笔描绘出竹叶。在竹叶的顶端,画家让笔尖散开,造成K白的效果。画家使用钝笔,墨色为焦墨(非常浓的墨)。
A部分位于画面左上部分,B部分位于画面右侧中央位置。主竿将画面重心上提,但画家在表现风的动态的同时,使力量从A部分向B部分流动,使之与空白部分形成颉顽的同时,形成了疏密(虚实)的对比。
关于率意
所谓率意,就是随作者的意愿而行的意思,但不是随心所欲的乱画。意(心情)就是风。贯穿整个画面、富有生气的动感必须表现在竹叶上。一位画家说“怒气写竹”,就是说,真正的怒气从心里传到笔上,从手上传到笔上,再将猛烈的气势如同怒涛一样纵贯下去。这幅作品中就体现出这个意境。
加上提款
题款写在画面左上方,字体向右上方倾斜的笔势起到了将观赏荇视线向上拉动的作用。印章是“雄甲辰”、“昌硕”、“俊卿大利”,都是吴昌硕自己刻的名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米手绘网 » 拼音王国手抄报模板,https://www.xmcdw.com/html/course-3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