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介绍:
八大山人墨菊图技法解析
画家介绍:八大山人(1626-1705年),江西省南昌人。明朝王室求裔,原名朱耷。明朝灭亡后出家为僧,后来当过道士,对干他的一生仍有许多末解之谜。传綮是他出家为僧时的法号,八大山人则是他60岁左右开始使用的別号。
八大山人继承了黄公望、策其昌等人的正统文人画的同时,创造出简洁而清冽的构思,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境地,并给后來的花鸟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墨菊图作品的技法要点
构图上从右下角伸出两根菊苳。左边的茎蜿蜒曲折地将菊花引向画面中接近中央的位置,而右边的茎则一度伸到画面之外,而后又回到画面之中。结构上,左边为主,右边为次。左右相互呼应,给人以强烈的相互联系的感觉。画向非常简单朴素,这反而深化了淡泊寂静的韵味。
这幅作品是《传綮写生册》(共十五幅)中的第五幅。近几年,《传綮写生册》才被确认为是八大山人的作品。该写生册制作于顺治十六年(1659年),在现存的八大山人的作品中域千画家最初期的作品。
印章为“刃庵”“綮之印”(“宋致审定”为鉴藏印)
花的画法
①花瓣使用浓淡三种墨色分别描绘。用笔为中锋,要表现出力蕴含其中的醇厚韵味,表现出醇和的厚度。收笔部分也可以回笔。
②左侧的菊花由三朵满开的花和两个花#构成。满开的花朵中,两朵为正面,另一朵为背向花。
③花朵A满开,稍微倾斜,遮挡住花朵B的一小部分。先用浓墨画出花朵中心部分的花瓣,墨F后用淡墨画上周围的花瓣。
④花朵C朝向后方。先用中等程度的墨色画出较长的花瓣,在四周用淡墨加上较短的黑线。用浓墨点画出中心部分的花萼。
⑤右上方的菊花中,一朵为正面花,另一朵为背闸花。描绘方法与左侧菊花相同,但要注意用墨。
茎的画法
①与花朵相比,花茎中要透出严肃,要在安洋中表现出秋日的感觉。
②茎使用中等程度的墨色,画笔稍倾,为侧笔,用笔尖描绘出锐利的笔线。
③左侧的茎有三处曲折,其间各有空隙,即所谓“盘到笔不到”的画法。至于何处停笔、何处入笔,可随笔兴而定。这种自由豁达的笔触会渲染出无穷无尽的妙趣。
④右侧的茎很短,画法与左侧相同。
叶的画法
①与花朵一样,菊叶中也要加人墨色的变化。这种用墨出自于作者的创作本意,通过浓淡的纵横区分,赋予朴紊的构图以活力。
②画叶的时候画笔稍倾,笔尖朝左运笔。由此,表现出左浓右淡的墨色变化。(画笔饱蘸淡墨之后,在笔尖蘸上浓墨。)。以这种方法,三笔便可以画成一片菊叶。
③稍适等待之后,用浓墨线描出叶脉。以行书、草书一样的流畅笔触,以中锋用笔,用笔尖描绘。笔顺如下图。
④无论墨色的浓淡和形态如何,菊叶的描绘基本都采用上述方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米手绘网 » 拼音王国手抄报模板,https://www.xmcdw.com/html/course-3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