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介绍:
中国水山画《溪山清远图》临摹方法
《溪山清远图》生活气息浓厚,内容充实、丰富,构图严谨、活泼,笔法精湛苍劲,墨法洒脱淋漓,为夏珪山水画之精品。
我们研究、学习古典山水画,要从中吸取精华、方法,为今所用。《溪山清远图》是较好的范本之一。
一、材料
纸:宋人用纸多为麻性大的不洇的纸,现已不可得。今天可用熟宣或元书纸代用,毛边纸太光不好用。
毛笔:八成新叶筋笔两支(秃笔)——勾树干、人物、马、庙宇、房舍、桥、茅屋……
七成新山水画笔或叶筋笔(秃笔)——勾皴山石、点叶。
山水画笔或兰竹笔——画远山。
兰竹或白云一烘染用。
二、总的要求
一般印刷品大多为缩影本。大画缩小,笔路模糊不清,初学辨识困难,无从启笔,笔墨施展不开,小心照描,达不到预期学习的目的,久之成为笔病,不易纠正。
为了要求图象较为准确,用方格法或放大尺把画放到原大。用HB铅笔轻轻勾画出轮廓来。轮廓线不要太重。把骨架勾出来就行了。
用方格子放大法,把画放到另一张纸上,作为复制原稿,用完保存下来,下次再用。
可从头到尾,分成几段来临摹,最后接起来,也可以临局部。
临画要掌握用笔、用墨、用水的方法,并不要求每笔都不差。琢磨用笔的那股劲,是掌握笔势,达到笔墨的肖似。
三、用笔墨技巧
《溪山清远图》(不着色的水墨画)
(一)山石
斧劈皴兼拖泥带水法。
用叶筋笔和山水画笔(秃尖),皴勾山石,中锋、侧锋,砍、挫、拖、擦几种笔法均灵活运用,笔的水分不宜太多,适当干些为妥,中锋如刀刻石,侧锋毛涩、活泼,在七分干后,用汁墨或清水笔冲之。呈现出刚劲、润泽效果。太湿则浮烟涨墨无文理,太干则枯涩板滞少气韵。
(二)树
用秃尖叶筋笔勾树干,注意行笔的转、折、顿、挫等笔法。用中锋笔法,表现出树干的力量。
勾完一棵树,随之把叶点上去。
一幅画几种树,种类不同,叶的形状也不一样,手法不能一律。
1、平头点:用秃尖叶筋笔,蘸舉不要太湿,侧锋前推后曳,左右用笔。
2、垂藤点:用秃尖叶筋笔,墨不要太湿,用中锋笔勾叶,起笔稍重,收笔稍轻,有的笔与笔小交叉,有变化有统一。
3、胡椒点:用秃尖山水画笔,笔锋稍侧些,用有节奏、疏密大小不同的点,点上去。
4、松叶点:勾完树干后,用秃尖衣纹笔,稍有耍叉,从上向下,从下向上,点松针点。
(三)点景
1、船和水:用新叶筋笔勾,中锋笔法,握笔有力,小有顿、挫。
2、屋舍、人物:稍秃尖的叶筋笔勾屋舍、人物的轮廓线,行笔顿挫不滑。
(四)远山
用兰竹笔或山水画笔,笔尖蘸汁墨,顺着山势,运用侧锋笔法,笔尖朝着山势轮麻走动。其方向可从左往右,亦可从右往左,见势而行,笔腹无汁墨或少汁墨,紧接着用清水笔接下来。其效果山头重,山腰虚,但要画得自然。另一种方法:用笔蘸少许清水,涂扫在山腰部位,再用汁墨笔画山势,汁墨接山腰处的水分,自然而然和山头淡墨衔接在一起了。
中国画和西画(水彩、油画)画法步骤正好相反,西画风录从远往近处画。而中国画,从一椹构图最近的树木或山石着手。从近景、中景、远景依次推远。
一般来说,可用16个字概括:主先,次后;近先,远后;浓先,淡后;实先,虚后。特殊情况灵活处理,边画边调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米手绘网 » 拼音王国手抄报模板,https://www.xmcdw.com/html/course-2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