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常用的颜料有哪些?来绘画网列举如下:
1.中国画常用的颜料 - 白色
传统中国画中白色分7种:铅粉、定粉、哈粉、卢干石粉、车磲粉、白土粉和银白。
(1)白土粉:又叫白垩土,古壁画多用。白土粉产于河南、山西。山西敦煌千佛洞大部分是以白垩土为底色。白土粉的成分是碳酸钙,为远古海洋微小生物沉积而成,公元536年以前就被称作“画粉”,是汉魏以来画壁画的主要颜料之一。其色洁白而经久不变,还是“沥粉”的原料。(2)银白:银白是用云母制成的,有金云母、暗黑云母、黑云母、白云母,其色发莹白。唐朝时就用此绘画了。使用云母色时,画好后在八成干时用干净的薄布轻擦,将浮色擦去,其色才有光泽。
(3)铅粉:铅粉又叫胡粉,是用铅溶成铅片,卷成卷,放在木桶内,桶中放上瓶不加盖的醋,再把桶盖加封,7天后开盖桶内生有白霜,扫霜入缸;每扫白霜1斤,掺豆粉2两,哈粉4两,即成铅粉。使用铅粉年久会反铅,画面变黑,用双氧水洗之又可反白。
(4)定粉:定粉是铅粉经提炼过滤后加入香料,用鸡蛋清调成糊,再用漏斗挤出形同银锭的小粉团。妇女用它来化妆。使用铅粉要先去铅,将铅粉放在事先中间挖空的豆腐中蒸1小时;还可将铅粉加浓胶制成小硬团,用手心搓揉,用人体的温度可去铅气。其成分是盐基性碳酸铅。
(5)蛤粉:蛤粉是常用的白色,是用海洋生物文蛤的壳研制而成的。蛤粉的白色有一种暖暖的厚重感,色相能够永葆不变。唐代的《簪花仕女图》、五代的《韩熙载夜宴图》中,人物衣饰的白色用的都是蛤粉。现代日本的画家有些人白色除蛤粉不用。将其买来后调和胶水,用笔管搅成较硬的粉团,置于掌心,双手用力搓成面条状,再搓成团反复4到5次,再搓成团沾于烤热的碗边上,用时加入适量的轻胶水,用手指研磨出所用的量后倒入另一盘中,再把碗扣放,用时再兑胶再研。使用蛤粉,因其沾水后透明,所以乍涂上去显得很白,再涂第二遍时会感觉前边涂的色没了,如此时回笔干后就会花或不匀,所以用蛤粉切忌回笔,还要做到每笔所含颜色保持一致。
(6)车磲白:车磲白其色历久不变,早年五色墨中有此白,使用和制作同蛤粉。
(7)卢干石粉:卢干石粉是一种比较好的白,有生、熟两种,都可药用。生者白熟者色微黄。用熟卢干石粉加入槐黄和朱瞟调成肉色永不变色。古画必用生卢干石于画的背面托色用。齐白石长用此色。
2.中国画常用的颜料 - 黑色
黑石脂:又叫石墨,主要成分是碳。古代画家用它画须眉。
3.中国画常用的颜料 - 黄色
(1)土黄:土黄色,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和氢氧化铁,为黄金石最外层部分制成。土黄色忌与铅粉调用,会变为黑色,但与白垩粉调用就不会变色。
(2)石黄:为正黄色,又叫黄金石,成分是三硫化砷。色暗有臭味的不可用,但拔去外皮里面就是好色,山水画中不宜用石黄色。
(3)雄黄:橙黄色,成分是三硫化砷,是一种具有油光的结晶体。橘黄色有微毒,质地软易碎,多为药用。雄黄以胶水研磨就可用。凡石色都不可掺和着用。雄黄气猛烈,遇粉既发。雄黄万不可与金同用,数月后就会退色。
(4)雌黄:生在黄金石中,似云母般的晶体,用手捻就碎成小片,使用时研细,具有大赤金的色彩。
(5)金黄:金黄色,成片状,似云母,成分是三硫化砷。
(6)雄精:与雌黄并生,有红润感,色发杏红。
(7)章丹:又叫筒丹、黄丹,色与雄黄同,是最早的化学色。是用色制铅粉的一角料加工成的。用前先去硝,不然无法渲染。去硝是将买来的章丹用温水冲泡,不可过热,热则色变暗红,以不烫手为度,每天换水一两次,两日后即可研磨使用,不可与铅粉合用。
4.中国画常用的颜料 - 赤色
(1)赭石:水色的一种,有水成、火成两种。绘画用的赭石生于赤铁矿中(三氧化二铁),经研细、加胶,上浮的是赭石,下沉的叫铁朱。敦煌壁画中有用铁朱起稿的,与用墨色起稿的效果很不同。赭石其中的矿物质是较多的,这和植物色的花青是无法调和的,两者不容;同理,赭石与墨就不可能调和了,这不是颜料的问题。正确的使用方法是:把颜色分开使用,这就会自然调和;即先上赭石,再等干了往上叠加其他的颜色,这样就不会出现“出渣子”的现象了。
(2)朱砂:又叫辰砂,属硫化汞,生于石灰岩中。将其中颜色鲜明的部分选出来,研制成头朱、二朱、三朱及鲜明的朱礤(颗粒的粗细不同,呈现的色相就会不同,颗粒越细,色越浅淡),色暗的朱砂加工后可用来画壁画和临古画。
(3)朱礤:透明色,是朱砂最细的形态,所以有些画家在使用时以薄涂法来形成水色透明的颜色效果。将朱砂研细,兑入胶水,质细上浮的为朱礤,色相红中带黄,细腻、透明。以朱礤加入白粉、藤黄调出的肉色经久不变。如果用银朱调制,日久天长肉色就会变黑。
(4)银朱:又叫紫粉霜,是我国古代最早发明的化学颜料,主要成分是硫磺和水银,经过化学方法合成。
(5)珊瑚:以红珊瑚研制而成,为淡红色。
5.中国画常用的颜料 - 绿色
石绿:产于铜矿,质硬如石的称为石绿。石绿有毒。在敦煌壁画中见到的石绿色分出深浅5种层次。
6.中国画常用的颜料 - 青色
石青:产于铜矿,是盐基性碳酸铜,因产地不同,称谓不同。西域出产的叫沙青,又叫回青。“佛头青”是印度出产的,在敦煌壁画、佛教绘画和建筑彩画中用得很多。在敦煌壁画中,使用的石青深浅明暗可分出7种。
这些矿物质颜色的使用有一定的方法顺序,简单来说,首先,选择你要画的矿物质颜色,在画之前要准备好明胶液,然后找一个干净的白盘子,把颜色粉倒入其中,加入适量的明胶液,用手指以匀速固定方向研磨,让胶与颜色粉充分融合,之后就可以用笔蘸着颜色画到画面上了。在画矿物质颜色之前,应在画面上打一层颜色底子,一般来讲:朱砂、大红用淡曙红打底;石青用淡花青打底;石绿用花青加藤黄调成草绿打底,或是用赭石打底。在打底时也要用薄涂法,颜色要上匀。注意所有的矿物色都具有一定的覆盖力,在画时一定要留出墨线,以免画完后墨线被覆盖住。
颜色的厚重效果也是这种一点一滴的色彩滋润形成的,所以显得色彩的色泽十分生动;而有的时候几种颜色叠加出来的色彩效果又使得观众无法一眼看出颜色的具体成分,在画面中形成了一种十分丰富的叠加的效果,这就更带出几分神秘的意味。就像肤色,用四五种颜色调制而成,最后画在画面上,你甚至说不出那是由什么颜色调出来的,这就是成功的肤色。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米手绘网 » 拼音王国手抄报模板,https://www.xmcdw.com/html/article-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