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用墨方法(墨法)
古代对于用墨有很多说法,关于墨色,传统有"墨分五色"及"六彩"之说。"五墨”即焦、浓、重、淡、清,是以墨色的浓淡而言:"六彩”即黑、白、干、湿、浓、淡,是指墨色的变化。不论是"五墨"还是"六彩",都离不开水的调配。水多墨淡,水少墨浓,水干墨枯,水润墨润。合理地运用和控制水分,是用墨的关键。
(1)焦墨:乌黑有光泽,水分极少,近于发焦。
(2)浓墨:比较黑的墨,没有光泽,可焦墨加少许水。
(3)重墨:比浓墨淡的墨,水分更多些。
(4)淡墨:重墨中加入少量的水。
(5)清墨:极淡的墨。
(6)干墨:有浓干及淡干之分,一般用于画石头及粗壮的树干。
(7)湿墨:水分比较多,有浓湿及淡湿之分,一般用于画花和叶。
(8)宿墨:隔的时间较久的墨,容易脱胶起粒、沉淀。
(9)破墨:淡破浓迟而钝,浓破淡湿而灵。
(10)泼墨:笔中饱含的墨较多,下笔如泼。或以盘盛墨、色,泼于纸上,再以笔随形涂抹。一般用于表现意笔的荷叶、石头等。
(11)积墨:在同一画面反复叠加墨色,使之厚重、沉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米手绘网 » 拼音王国手抄报模板,https://www.xmcdw.com/html/article-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