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绘网小米手绘网

中国古代绘画

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史概述:

 

中国绘画的最早遗迹可上溯到远古的岩画和繁荣于新石器时代彩陶器上的装饰纹样。新石器时代的绘画,技巧上尚处于稚拙阶段,但已具有初步造型能力,对人物、鱼、鸟等外形动态亦能抓住主要特征,并表现作者的信仰、愿望,用以美化生活,从此,中国绘画开始了自己的历史。

商、周时期的绘画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绘画应用的范围主要是壁画、以及青铜器、玉器、牙骨雕刻、漆木器等纹饰。早期基本上是装饰性图案,到西周以后,开始有以表现人物活动为主的纪实性绘画作品,绘画的作者是百工。从风格上看,商代庄严神秘而缛丽,西周趋于典雅,春秋以后绘画内容逐渐更多地反映社会生活,形象活泼生动,技巧上有着巨大的飞跃。

秦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早期建立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国势强盛,疆域广阔,丝绸之路沟通着中外艺术交流,秦汉王朝与相邻各族也有密切的接触。这时期的绘画更加重视绘画的政治功能和伦理教化作用。

秦代为了宣扬秦始皇统一大业及其拥有的无上权威,而建造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内部绘制有许多壁画。

汉代,从宫室殿堂到贵族官僚的府邸、神庙、学堂及豪强地主的宅院,几乎无不以绘画进行装饰。汉代提倡孝道,以厚葬为德,薄殓为鄙,这就使得装饰坟墓,为死者表彰功德的绘画活动规模和数量都达到了空前高涨的程度。

画像石是东汉时期重要的美术作品。因其是以刀代笔施于石材平面上的绘画,因此称石刻画。其题材内容与墓室壁画大致相同。秦汉时期以绘画为专门职业的画工日益增多。宫廷的专门画家被称为“黄门画者”或“尚方画工”。

三国两晋南北朝处于长期分裂混乱之中,战争频繁,民生疾苦,但却是绘画史中的重要阶段。苦难的时代,给佛教提供了传播和发展的土壤,佛教美术勃然兴盛,遍及南北。

石窟壁画如新疆克孜尔石窟,甘肃麦积山石窟特别是敦煌莫高窟都保存有大量的此一时期壁画,展示出高度的艺术造诣。反映士族名士的生活及人物形象的作品迅速增多,以文学为题材的绘画创作日趋活跃,肖像画在这一时期很发达,如顾恺之的传神写照,就特别注重揭示对象的精神意向和表现对象的特定性格。山水画和花鸟画开始萌芽。有以王微、宗炳为代表所创作的山水画。以蝉雀为题材的绘画也颇为流行,赋予某种寓意性。涌现出一批有文化修养的上流社会知名画家,如顾恺之等。绘画史和绘画理论著作开始出现。

隋唐两代处于封建社会盛期,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与活跃,都给文化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运,中国隋唐时代的绘画艺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均取得了高度的成就,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高峰之一。阎立德、阎立本兄弟及尉迟乙僧的绘画活动,以及以敦煌220窟为代表的壁画体现着此一时期绘画艺术的最高成就。

人物画在隋唐占主要地位。著名画家有阎立本、吴道子等。吴道子所画人物具有天衣飞扬、裙带飘动的效果,世称为“吴带当风”。

唐代人物画反映了当时的重大政治事件作品,如《步辇图》、《职贡图》;描绘皇室贵族的作品,如《虢国夫人游春图》;表现文人雅士的作品,如《醉学士图》等。

唐代山水画有着多种风貌,金碧青绿与水墨挥洒并行,专门山水画家日益增多,山水画即将进入成熟阶段。

隋代展子虔所画《游春图》是现存最早的青绿山水画。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青绿山水画;王维的水墨山水画形成山水画的两大派别。

花鸟画开始兴起;由于印刷术的发明,版画也随之得到发展;唐代版画多用于佛像印刷。唐代绘画不仅大胆汲取、借鉴外来艺术的表现技巧,而且还通过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传播到其他国家。

五代两宋以后,由于唐末以来城市商业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使绘画艺术服务范围有所扩展,一些画家进入手工业行列,其作品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出售,增强了艺术与社会的联系。

皇室贵族为政治需求及从装饰环境出发,创建了宫廷画院,集纳优秀画家,对绘画创作提出更多的要求。宋朝统治者设置画院,扩充机构,招揽人才,给画家授以职衔,从而使宋代成为历史上宫廷绘画最兴旺最活跃的阶段。文人学士把书画视为高雅的精神活动和文化素养,并对绘画提出鲜明的审美标准,在创作和理论上都开始形成独特体系。

宋代绘画题材较唐代有很大扩展,其中最有建树的是广泛表现社会生活的风俗画,如《清明上河图》、《货郎图》等。

五代两宋时期山水画发展最为显著,五代时中原地区的荆浩、关仝,江南地区的董源、巨然分别以不同的笔墨技巧塑造了不同地区的山水画,风格各异,对后世山水画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宋代山水画家辈出,北宋李成、范宽、许道宁、郭熙等描绘了山水的变化。米芾、米友仁父子的云山墨戏;李唐、马远、夏圭的根据主题的需要剪裁为富有诗意的山水画,反映了山水画艺术的不断变革和发展。

花鸟画也有着长足的发展,五代时江南徐熙的田园花果和西蜀黄筌的奇花异鸟分别具有野逸和富贵两种不同风格。以赵佶为代表的院体花鸟画具有高度水平;南宋梁楷、法常的花鸟画已开水墨写意之先导。文人学士中流行的墨竹、墨梅、墨花、墨禽更着重表现作者的主观情趣,与民间画工及宫廷花鸟画的高度写实、刻画入微的画风迥然不同。

元、明、清时期文人画获得了突出的发展,题材上山水、花鸟占有很大比重。文人画强调抒发主观情趣,不趋附社会大众审美要求,借绘画以自鸣高雅,表现闲情逸趣。

 

文人画注意笔墨情趣及诗文书法相结合的题跋。此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画家:赵孟兆页、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沈周、文征明、唐寅、董其昌及“四王”;个性鲜明的徐渭、陈洪绶、朱耷、石涛及扬州八怪中的郑燮、金农等人。民间绘画的书籍版画插图和年画进入繁荣兴盛时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米手绘网 » 拼音王国手抄报模板,https://www.xmcdw.com/html/article-811.html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