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展子虔和《游春图》
隋代以郑法士、董伯仁、展子虔三人最负盛名,他们均承六朝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画风,近绵密一体。郑善画朝廷簪组,董以台阁见长,展则精于车马。另有杨契丹工于神佛,孙尚子擅绘美人魑魅,尉迟跋质那专作外国佛像。上述名家除展子虔外,均无作品存世。
展子虔(约公元550〜604年),勃海人,历北齐、北周,入隋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善画人物、车马、楼阁、山水,人物描法甚细,似顾恺之“游丝描”精车马,宋•董廻《广川画跋》卷四说他的画“作立马而有走势,其为卧马则有腾骧起跃势,若不可掩覆也。”宋《宣和画谱》说他的山水画“写山水远近之势尤工,故咫尺有千里趣。”山水画《游春图卷》为他存世孤本。
游春图卷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图3),絹本,青绿重色。本幅无作者款印,前隔水有宋徽宗赵佶题签“展子虔游春图”六字,瘦金体字迹真,后幅元•冯子振、赵岩、张琛、明•董其昌等人题记,亦真。
图3
对这幅画的真伪,元•周密《云烟过眼录》著录时曾提出过疑问:“展子虔《游春图》,今归曹和尚,或以为不真。”然历来的根据赵佶题签及后纸诸家题跋,均认定它是真迹。从本幅山水画风分析,也确属早期刚成熟的山水画,如山川、树木、人马之间比例已趋合理,但仍带有一定装饰性,近景树枝已非“伸臂布指”,然姿态犹存稚拙感,远山以花青作苔点,已开点苔先声,但形态尚未定型;山石空勾无皴,青绿重色渲染,已具青绿山水体貌,然远不及唐代成熟。这些都显示出隋代山水画的时代特色,与文献所述是相吻的。
近年来,有人对此画重又提出疑问,傅蕞年先生在《关于展子虔〈游春图〉年代的探讨》一文中,从画中人物所戴“幞头”和建筑物中“斗拱”、“鸱尾”的形制,考证出此画不可能作于隋代,应属北宋复制品。王去非先生撰《试谈山水画发展史上的一个问题一从“咫尺千里”到“咫尺重深”》一文中,提出唐中叶以后山水画才呈现具纵深方向深度的“咫尺重深”之势,而《游春图》已具此势,故亦不会早于唐中叶。对此质疑,目前尚存不同看法,有待进一步辨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米手绘网 » 拼音王国手抄报模板,https://www.xmcdw.com/html/article-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