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恺之和传世之作
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今江苏无锡)人。生卒年持多种说法,生年有公元343、344、346、347、348年诸说,卒年有405、407、408、409、410年诸说,但岁数不过一二岁之差。出身髙门士族,曾任桓温、殷仲堪参军、散骑常侍,迁光禄卿。工诗赋,精绘画,善画肖像、历史人物、道释、禽兽、山水等。
顾恺之的绘画风格,根据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五记载,人物画强调传神,注重点睛,“像人之美,……顾得其神。神妙无方,以顾为最。”造型简练,气质高雅,“迹简意淡而雅正。”既具外形之美,又传内心之格,“妍质相渗”,用笔细劲连绵,如春蚕吐丝,被称为“髙古游丝描”,所谓“紧劲联绵,循环超忽”,设色薄而浓,不作繁复晕染或修饰,所谓“薄染以浓色,微加点缀,不求晕饰。”
见于著录的顾恺之画迹,约有六七十件之多,但流传至今的只有几个摹本,保存原作面貌的情况也各不相同。
女史箴图卷
现藏伦敦大英博物馆。内容根据三国张华《女史箴》一文,描写古代妇女应循的道德规范,分段作图并书箴言。见于宋《宣和画谱》以来诸家公私著录,是件流传有绪的名迹。现画已残缺一半,尚存九段。人物衣纹作“髙古游丝描”,色调薄而妍,气息古朴典雅,画法与文献所述相吻,又与大同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的屏风漆画相一致,应该说保留了较多东晋的时代风貌和顾氏的艺术特点。卷后有宋徽宗瘦金书“女史箴”11行,及唐、宋、清诸家鉴藏印。此画摹仿时代,有隋、唐、宋诸说,尚无定论。
列女仁智图卷
藏北京故宫博物院。题材取自汉•刘向《列女传》,全卷分15段,每段均书人名颂赞,现已残缺,尚存图10段,文8则,人物之间亦有错乱颠倒。后纸有叶隆礼、王铎等人题跋,前后有元•乔臾成、王益和清•梁清标等鉴藏印。见于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此卷人物错乱处浑然一体,无断裂拼接痕迹,可见是个辗转临摹本。据徐邦达先生考证,定为北宋辜本,其原作也不一定出自顾恺之之手。然此图画法古朴,衣纹作铁线描,形象类似司马金龙墓漆画屏风,无疑保存了一定的魏晋时代风貌(图1)
图1
洛神赋图卷
传为顾恺之本的《洛神赋图》共有三卷,分藏辽宁省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辽宁藏本。根据“绍兴”藏印,知此本制作不会晚于南宋高宗年间。徐邦达先生分析,人物衣纹作“兰叶描”,既近唐•吴道子,又似宋•马和之,每段所书赋句的笔法结构近似宋高宗,作为宋人華本无疑,或为马和之画,宋高宗书。三卷中以此卷水平最高。
故宫藏本。有图无赋,卷中元•赵孟頫书“洛神赋”以及元•虞集、明•沈度、吴宽诗跋均伪,鉴藏印中,金“明昌”、“御府宝绘”印亦伪。此卷构图、形象类同上卷,或出于同一底本,但笔法较软弱,形象亦呆板,水平不及上卷,杨仁恺先生认为也许属于南宋的“苏州片”一类。
美国藏本。无赋文,笔法、形象接近故宫本,然人物面相无神,亦当属宋人摹本。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米手绘网 » 拼音王国手抄报模板,https://www.xmcdw.com/html/article-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