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名家黄宾虹简介
1865〜1955年,原名懋质,別号甚多,以宾虹为最。浙江金华人。诗人、书法家、篆刻家,近代中国山水画杰出代表。擅长山水画,兼作花鸟画,并进行绘画史论和篆刻的研究、教学,以及中国美术遗产的发掘、整理、编纂、出版工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继齐白石、徐悲鸿后,卓立全国画坛者。除了山水画创作,他在金石学、美术史学、诗学、文字学、古籍整理出版等领域均有卓越贡献。
1953年,黄宾虹仟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当时称“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首任所长,为新中同的美术学学科奠定了学术基石。1955年,将所藏书籍、字画、金石以及自作书画、手稿等10100多件,全部捐献给国家。
黄宾虹的山水画创作道路,经历了师古人、师造化和融化古人造化形成独创风格3个阶段。大约60岁以前以师古人为主;60〜70岁以师造化为主;70岁以后,自立面目,渐趋成熟,风格浑厚华滋,意境郁勃澹宕,岳黄宾虹山水画的基本特点。从笔墨上看,属于繁体的“黑、密、厚、重”,即积笔墨数十重,层层深厚,是他的山水画最显著的特点。从色彩上看,有水晕墨章,元气淋漓的水墨山水,也有丹青斑斓的青绿设色,更有色墨交辉的泼墨重彩,以及纯用线条的焦墨渴笔。从继承和创新的角度来看,可以发现古代某家笔法的影子,但又完全不是古人。他的花鸟画,偶一为之,雅健清逸,别具一格。
捕蝉图
他的山水画和画论,丰富了山水画的表现力,在现代中国画的发展中,有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意义。他的绘画,在深研传统,取精用宏的基础上凝聚和升华,进而熔铸为己的艺术个性。与20世纪的其他画坛巨匠相较,黄宾虹更具学养,更富于文人气质。
黄宾虹认为,作画在意不在貌,不应重外观之美,而应力求内部充实,追求“内美”。他又说:“国画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要有笔墨。”黄宾虹系统梳理和总结了前人对于笔墨运用的经验,在技法理论方面,总结中国画用笔用墨的规律,提出“五笔七日”之说——“五笔”为“平、留、圆、重、变”,“七日”即“浓墨、淡墨、破墨、渍墨、泼墨、焦墨、宿墨”诸法。如此,以笔为骨,诸墨荟萃,方能呈现“浑厚华滋”之象。
由此,黄宾虹便在实践上,也在理论上为中国画笔墨确立了一种可资参证的美学标准。这是一个超越前人的历史性的贡献。黄宾虹晚年所作山水,元气淋漓,笔力圆浑,墨华飞动,以“黑、密、厚、重”为最突出的特点。其意境清远而深邃,去尽斧凿雕琢之迹,大趣拂拂,令观者动容。由这样一种郁勃的意象和高华的风格当中,人们感受到了中国民族文化精神的强大张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米手绘网 » 拼音王国手抄报模板,https://www.xmcdw.com/html/article-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