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绘网小米手绘网

南阳画像石的分期与内容

中国汉代的墓室画像石。这些画像石在河南省南阳地区被发现。经考古发掘墓葬及收集零散作品,画像石的总数已逾千块,其主题内容和艺术风格有着区别于汉代其他地区画像石的独特面貌。

 

南阳画像石的分期

南阳画像石的艺术发展可分为三期:

①从西汉中叶到王莽时期的形成期,墓室的形制与构造主要是用石料代替木料,因袭战国木椁墓,画像石在墓室中数量较少,分布的规定性不强。此期画像的特点是题材集中,主要有建筑、历史故事和天文图像。表现建筑的有双阙、厅堂、楼阁等,或间以人物活动其中,或专门以建筑为内容。历史故事主要有二桃杀三士、聂政自屠、荆轲刺秦王、晏子见齐景公、范雎受袍等,数量在所有同期作品中的比例很大。这些历史故事是西汉以后流行的艺术题材,意在宣扬历史上的圣君、贤相和义士,达到借古戒今的目的,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家学说为正统的社会思想的反映。这类画面着重描绘最能体现事件情节的瞬间,以明确的形象动态、动作表现人物的身份、心理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它们在墓室中安放于主要位置,如唐河针织厂汉墓就有多幅,杨官寺汉墓的一扇门扉上连续展开四个故事。

②从东汉光武帝到顺帝时期,是南阳画像石艺术创作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墓室的规模大,运用石料多,每一座墓中的画像石也多,位置有共同规律,大量安放在墓门、主室和耳室的门及过梁上。早期画像内容中的历史故事逐渐消失,建筑也较少见,早期仅零星出现的杂技、乐舞、宴飨等则发展为此期的主要内容。从早期向盛期过渡的东汉初年,杂技、乐舞等题材的画像数量最多,种类有飞剑、跳丸、冲狭和各种兽与兽斗、人与兽斗的角抵戏。一部分画面上杂技与筵宴场景相结合,一边是跽坐的宾主,一边是表演的伎人,明显反映出东汉时期地方贵族奢华的享乐生活。在墓门和立柱上,常见的是执盾带剑的门吏或仪态谨微的持笏、拥慧、捧奁、执灯的侍从,一般为一石一人,构图饱满,形体较大。骑射田猎与车骑出行也是盛期的主要内容,画面多为横长幅,有的选用了数米长整块条石,有的用多块拼接而成,以便记录贵族出行时车马相接、煊赫过市的壮观景象,或者表现田猎途中挽弓射虎,驷骑奔腾的喧器气氛。

③从东汉的顺帝时期,南阳画像石随着东汉王朝的衰颓进入末期,墓室中画像渐次稀少,只有门吏及龙、虎、鹿等动物图像,有的尚存若干逐疫辟邪的画面。

 

南阳画像石的内容

画像石的内容包括各种的神话人物、祥瑞禽兽,以及星宿图像贯穿于南阳画像石的兴废过程。有伏羲、女娲、东王公、西王母、羽人、飞廉、仙人虎车等,反映汉代社会流行的“长生”与“升仙”意识的画面。有日月同辉、金乌负日、白虎星座等象征天宇的画面,这类造型为同期其他地区的画像石所少见。此外还有虎吃女魃、材官厥张等表现逐疫、辟邪的画面。与其他地区相比,南阳画像石中较少农耕、纺织、庖厨等现实生产劳动的纪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米手绘网 » 拼音王国手抄报模板,https://www.xmcdw.com/html/article-531.html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