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强年画为流行于中国北方的民间年画品种。武强县位于河北省中部,其年画传说开始于明代,盛于清代乾隆(1736—1795年)、嘉庆(1796—1820年)以后,以武强南关为中心,包括周围20余个村庄皆印制年画,有长年经营的大画店,也有农民家庭副业。
武强年画重要画店有天玉和、东大兴、义盛昌、新义盛、吉庆斋、德义祥等。所印年画大多为木版水印套色,以阳刻为主,墨白分明,色彩鲜艳浓重,风格质朴,粗犷明快,与其他年画产区相比,具有更为强烈的乡土气息和民间色彩。
武强年画的题材形式丰富多样,而且及富装饰性,题材上也大量地流行北方民间的戏曲故事,如三国演义、杨家将、薛家将、呼家将等历史传说及三侠五义等侠义故事等。金戈铁马,扶正除邪、慷慨激昂,体现了燕赵地区人民的道德观念和审美爱好,另外,用于装饰的花瓶、博古、老虎、狮子等大幅年画也颇有特色。门画、神码,风格古朴,更多地运用夸张变形手法,庄重简括,形象鲜明突出,别具一格。形式则有中堂、屏条、门画、灯画、窗画等。
武强年画的作者大多是农民或者是在农村成长起来的画师,比较熟悉农村生活和农民欣赏情趣,年画内容通俗有趣,风格红火强烈,印制成本低廉,大量销行于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农村,一直到抗日战争前夕,仍保持相当规模。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成立了武强年画社和武强年画博物馆,从事武强年画的研究和革新工作。
《康熙南巡图》
《康熙南巡图》是中国清代宫廷绘画作品。王翚、杨晋等人合作,全图共12卷,绢本,重设色,每卷纵67.8厘米,横1555—2612.5厘米不等。此图绘康熙皇帝玄烨第2次南巡(1689年)的情景。系南巡后两年,康熙帝下旨召命内务府曹荃和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宋骏业,组织王翚、杨晋以及部分宫廷画家共同创作的,历时3年方告完成。12卷画首尾相接,描绘玄烨一行从京师永定门出发,沿途所经山川城池、名胜古迹的全部过程,场面宏大,人物众多。每卷画中玄烨均出现一次。画中除玄烨一行南巡队伍外,还大量表现了当时的风俗人情和农业、商业经济的繁盛景象,反映了清朝初年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的情况。作品工整细致,色彩鲜明,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画卷现已散失不全,其中第1、9、10、11、12卷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第2、4卷藏于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第3卷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美术馆,第7卷原在丹麦,现为加拿大某私人收藏,其余下落不明。
《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图》
《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图》也是中国清代宫廷绘画作品。铜版组画,共16页,每页纵55.4厘米,横90.8厘米。由郎世宁(意大利人)、王致诚(法国人)、艾启蒙(波希米亚人)和安德义(意大利人)绘制。内容描绘乾隆二十至二十六年(1755—1761年)平定蒙古族准噶尔部的阿睦尔撒纳和维吾尔族的布那敦、霍集占(又称大小和卓木)叛乱的经过。16幅图名:《平定伊犁受降》、《格登鄂拉斫营》、《鄂垒扎拉图之战》、《库陇癸之战》、《和落霍澌之捷》、《乌什酋长献城降》、《通古斯鲁克之战》、《黑水解围》、《阿尔楚尔之战》、《伊西洱库尔淖尔之战》、《霍斯库鲁克之战》、《拔达山汗纳款》、《平定回部献俘》、《郊劳回部成功诸将》和《凯宴成功诸将》。
乾隆二十九年的时候,是皇帝弘历下令绘制的,三十年以后16幅图稿才完成,由广东粤海关监督交法国船运往欧洲,在法兰西皇家艺术院及法国铜版刻制艺术家的帮助下,至乾隆三十八年16幅铜版画每幅印200张全部告竣。
铜版组画采用全景式构图,较好地反映出战斗进行的过程、规模和全貌。刻制精致细微,具有浓厚的欧洲绘画风格。它是18世纪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米手绘网 » 拼音王国手抄报模板,https://www.xmcdw.com/html/article-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