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的纹饰画:
夏铜器初出时的器物质朴无华,尚不注意纹饰与器型的变化。当它进入商、周社会后,纹饰与器型均受到极大关注,又因铸造技术的快速提高,所以,青铜器的制造不论是数量或式样都有很大的发展。这时,各种器物:鼎、鬲、爵、簠、簋、彝、豆、盉、壶、罍、尊、觚、觯、角等,各呈体态,竞相辉映,成为该时期的文化象征。它起自夏,止于战国末,因此,史家将这近两千年的时期称为青铜时代。
商青铜器纹饰,其先属商刻纹白陶。刻纹白陶的器型有鼎、罍、豆、尊等,纹饰为夔纹、饕餮纹、雷云纹……人们将彩陶纹饰重作整理,又衍生新的纹饰,后来成为青铜器的饰物。所以,商刻纹白陶前承彩陶,后启青铜器,是两者的中介物。
商器纹饰主要有饕餮纹、雷云纹、夔纹、虎纹、回纹、方格纹、四方连缀纹等。又有不少以立体造型的面饰,如“四羊方尊”和“父乙觥”,造型极为生动,器物别具体态。商器纹饰可能存在着两种作用:一、以示警戒或威慑;二、美化器物。饕餮纹是较为突出的一种纹饰。《吕氏春秋》有言饕餮纹云:“周(商)鼎者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所言即有警戒之意。商作祭祀,有供祭者多达四百余人,这些人的当场处死,其气氛已恐怖之极,而祭坛上又陈之以嗜杀成性的饕餮为纹饰的彝器,令场面更为恐怖,此则意在威慑。饕餮纹虽阴森恐怖,但庄严厚重,施之于器物,似乎没有任何纹饰能达到饕餮纹的完美、得体。所以,它不仅流行于商、周,而且至今仍是中国图案的最高标志。
商器纹饰对彩陶图纹有着一定的继承关系。如彩陶的旋纹为,见之于青铜器则旋纹为
,无非形由圆变方。它们的相连,于彩陶面纹为
于青铜器面纹为
。彩陶的波纹如
,于青铜器如
,基本一致等。器型亦如此,彩陶的鬲、豆、樽的形,于青铜器几乎没有两样。新的在对旧的提炼、开发中得以成长,是一切艺术创造的必要途径和最基本的发展规律。可见,青铜器的纹饰画,不少是彩陶纹饰形变后的产物,同样是山水画局部形态的反映,只不过是形变后的再形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米手绘网 » 拼音王国手抄报模板,https://www.xmcdw.com/html/article-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