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仿杨昇没骨山水画
《仿杨昇没骨山水图》是董其昌六十一岁时所作,董氏于画作题识:
余曾见杨异真迹没骨山,乃见古人戏笔奇突,云霞灭没,世所罕见者。此亦拟之。乙卯春董玄宰识。
《仿杨昇没骨山水图》
此图全以色彩直接画出,竟不着墨笔,可谓名符其实的“没骨”山水。画中不再使用墨线先勾出物象轮廓,山水等物直接石青、石绿、硃砂、赭石等色画出。远山设色较精细,属于层层积染而成,而近处石块设色稍显粗略,其中最前方一大一小两块石使用墨青染色,体现出水色对青绿車也山水画色彩的滲入。画中杂树,彩或青或绿,或红或赭,以或勾或点或染手法画出,或为向意笔水墨山水借镜而成。远山的精工与近石、杂树的粗简,使画作具有是觉得跳跃之感。如果说精工细作的层层积染是晋唐原耶的本色所在,那么,粗疏的点染勾写则是董其昌对原哪的意造若果说空勾无皴是晋唐原型的特有之处,那么,直接以色彩染出物象而不加墨线勾形则是董氏的创造。这种不够墨线的直接染色,或许是收到花鸟画点染之法的影响,事实上却承接了五代花鸟画家的“没骨图”法。
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董其昌《仿古山水图》册,其中一叶画峰峦秋树,自题“仿唐杨昇”。山之上部或青或绿,下为赭石色,设色或重或轻。画面中间杂树一从,前面三株的主干和大枝先用墨笔画出,再以颜色涂染;其小枝以及其他几株的枝干则直接以颜色画出,随后点叶。除了最前一株之外,树叶多用颜色直接点染。远山间的点苔,也是用水分饱满的淡色直接点成。由于颜色浅淡,而水分又很充分,故下后形成边缘较深中间稍淡的伍块形态。丛树掩映之间,茅屋数间亦用赭石色直接写出,屋顶稍加涂染。画面右侧前中景为“水”,以空白留出,前引所言“绿”水,应为文学表达手法,并非实指。
关于董其昌的绘画,不得不提的是其代笔画问题。董氏书画代笔,一直以来受到鉴赏家和研究者的关注。董其昌本人对此也不隐讳。顾复就曾记录:
先君云:与思翁交游二十年,未尝见其作画,案头绢纸竹篷堆积,则呼赵行之涧、叶君山有年代笔,翁则题诗、写款、用图章,以与求者而已。吾故不翁求,而翁亦不吾与也。闻翁中岁,四方求者颇多,则令赵文度佐代作,文度没而君山行之,继之真赝混行矣。然真赝区别,一目击而知之。但真迹时有注误处,不可听人之指谪,轻为去取也。望其神骏斯得矣。
启功进一步考证认为,董其昌的没骨设色一类作品和渲染工致的一类画作应该是其代笔人所为,而非董氏亲作。即便如此,也并不能够否定归于董其昌名下的这些作品本身所表示的那一时期设色山水画的部分特点,尤其对于所谓“没骨”山水画而言;同时,这些“没骨”山水,即便并非董氏亲作,但其上之亲笔款署,至少说明董其昌对此之认同,因此同样能够表示出董其昌对于“没骨”山水画的认识和其绘画理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米手绘网 » 拼音王国手抄报模板,https://www.xmcdw.com/html/article-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