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绘网小米手绘网

钱选的浅绛山水画

钱选的浅绛山水画:

 

在流传至今的钱选浅绛山水画中,以《浮玉山居图》卷、《秋江待渡图》卷为代表

 

《浮玉山居图》卷是钱选一件重要作品,显示出浅绛山水从青绿山水脱胎,结合水墨而形成的带有一种探索性的特点。此作历经数代多种著录,如《珊瑚网》、《平生壮观》、《大观录》、《式古堂书画彙考》、《石渠宝笈续编》、《石渠随笔》、《墨缘彙观录》、《无益有益斋读画诗》、《虚斋名画录》等:

自画《山居图卷》,白纸六尺,浅蜂色,画似三段而连属。山石皴法,林树勾点,真正奇古,云是六朝人法也,自题一绝于画后。前金湲篆“山居图”,后仇远、黄公望、顾阿瑛、郑元佑、张雨、倪瓒、梵琦诗跋。后纸姚公绶诗题二千馀字,纸几三丈,隶古、楷书、正书、行书毕备。周鼎、杨循吉、金湲诗跋。

小卷高八寸,长二尺馀,设浅色。邱壑绵密秀润,得右丞古法。

自画《浮玉山居图》卷,山皆水墨浅色,惟树叶以绿色为之,甚为精雅奇逸。

《浮玉山居图》卷

《浮玉山居图》卷

画卷所描绘的就是家乡誓川浮玉山景色,画家自题:“瞻彼南山岑,白云何翩翩。下有幽栖人,啸歌乐徂年。丛石映清泚,嘉木澹芳妍。日月无终极,陵谷从变迁。神襟轶寥廓,兴寄挥五弦。尘影一以绝,招隐奚足言。”与画面内容相得益彰,属于画家隐居题材之作。画卷中梭角分明的块状山石,以较细的墨线皴擦而成,冉略施淡墨渲染,使阴阳向背石理分明。在较重的墨色掩映下,勾勒痕迹很不明显。最后再用极浅淡的赭W和墨青等色轻轻涫染,让彩融入到水墨之中。树叶丛草敷以淡花青或淡石绿,绿浅墨深,树身施以赭石。整个画卷用笔古拙,设色清雅,画意清空而静穆,独具一种幽遂、古雅的意味。

《秋江待渡图》卷
《秋江待渡图》卷

《秋江待渡图》卷是钱选从金碧重色山水向浅绛过渡的作品。此作曾经《大观录》、《式古堂书画彙考》、《墨缘彙观录》等书著录,如:

此卷纸本,高八寸,长三尺五寸。山势横披晕浅绿色,阔笔撋就,有翠影欲流浮空荡滴之妙,长江渺旷,渡船横波,隔岸秋林茆屋,待渡人物杖策沙渚。设色雄壮,行笔古厚,全法右丞。

金碧山水。大着色作红树青山,山之轮廓、皴法、树石、屋宇、舟艇,全法王晋卿瀛海图。其山石树木有不落墨处,兼以没骨法为之。人物长四分许,一人乘艇,垂钓于芦苇之间;中流一舟,对坐二人,一作回顾状;船后一人刺篙撑渡;对岸一人挟伞以待。此图设色艳丽,意趣简远,舜举之佳作。

画卷以稍重的色彩描绘秋III野渡。中、近的III石勾皴并用,皴线墨较淡,线条平行排列,是他一贯的画法风格。远山以花青染,构图平远苍茫,意境旷远,正如钱选在_卷后的题诗所云:“山色空蒙翠欲流,长江浸澈一天秋。茅茨落日寒烟外,久立行人待渡舟。”安岐(1683-1745)所说此卷“大着色作红树青ill”并不准确。此卷非青绿,只是在远山坡脚略施泥金。考虑到卷子所用的纸张偏黄,泥金在画面中并不抢眼,整个画面的色彩也就显得更为浅淡。画卷左端两树设色稍浓重,前面一树设偏红之赭色,与画面右侧之小树和大面积的山石色彩相呼应。就整幅画面色彩而言,其主要色彩是浅淡的右绿合色或稍浓的赭石合色,应属于顾复(1628-31-1695-8)所言之“重绛色”。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米手绘网 » 拼音王国手抄报模板,https://www.xmcdw.com/html/article-491.html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