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斐浅谈风景油画写生:
徐斐,1980年生于青海西宁。200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一工作室。2004年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一工作室硕士研究生。
从画室到户外写生,从人像、人体到风景写生,只有画家的亲身体验,才能知道它们的迥然不同。
首先,室内写生,一般在学院里都是天光教室的固定光线下进行的,而户外写生,光线多变,除非是阴天,否则光线每半个小时就会发生较大的变化,随之受其影响的不仅是物体投影的形状,受光的面积,色彩也会发生变化。
其次,室内写生的对象一般是人的和静物,而室外描绘的对象就非常广泛了,江、河、湖、海,山川、树林、花草、房屋。缺乏户外写生经验的人写生时往往很被动。天地、大气受光线、气候的影响变化较大,如果不了解外光色彩规律,不尽快把握全局,而去追随对象,再加上从一部分推到另一部分的作画方法,往往会导致画面色调不统一,画面各部分的色彩不属于同一时间的失败结果,而写实性的绘画由于其充分尊重自然,如果不主动把握对象,这样的问题会更明显。
此外,户外视野一般较开阔,视野中对象较多,较杂,这样取景、构图就成了首要的一个问题。如果想将所见一收画面,作画时就很难在短时间内控制好画面。
以上写生时遇到的问题在今年五月的云南之行中我就有深刻的体会:
云南地处高原,多风雨,我们住在丽江玉龙山脚下的东河古镇,这里的气侯变化无常,风景确如传说中的秀美,动植物种类繁多,色彩甚为丰富。写生时分外地激动,但一幅画完成后却是无奈和失落,在感慨上帝万能的创造力的同时,更多地是叹息自己面对如此美景却无力表达。回来统观这些作品,发现普遍有着色彩灰、闷的问题,经老师指点才有所悟,发现每张画取景都有些“大”,由于要画的对象较多,光线变得又快,所以一张画画完,早已失去了对对象的第一整体感受,被“牵”着鼻子走,最后没了秩序,乱了阵脚,画面也就谈不上什么色调了。这里面还有一个客观条件和主面把握的问题,外光写生时要避免画面和眼睛处在强光下,否则眼睛在强光刺激下,很难调和出准确的颜色。所以有经验的人会主动地加强色彩的冷暖,明暗对比去避免这种光线下作画的不利影响,在取景上不要贪多,尽量取较简单的对象对画,还要学会概括对象,抓住其最本质的特点。抓住第一感受,快速地一气呵成。这对于常在画室里对着固定光线、固定模特慢慢作画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我把学来的这些东西应用在了八月蔚县的下乡写生中,画面确实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观。我对写生有了以下体会:无论室内还是室外写生,作画从开始到最后都必须在有意识的控制下进行,客观物象的色彩关系仅仅是我们的参考,只有对自然物象进行取舍加工改造,才能更好地组成表达我们想要的色彩关系,被动地照抄会使我们离绘画和艺术越来越远。
农家院 布面油画 30×40cm 2005年
山野 布面油画 36×28cm 2005年
小树林 布面油画 36×28cm 2005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米手绘网 » 拼音王国手抄报模板,https://www.xmcdw.com/html/article-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