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素描写生明暗色调的运用:
我们所要进行的是以花卉为题材的素描写生,素描从定义上讲是单纯、朴素的单色画。它主要借助于单色的线条或明暗来表现物象的造型,是对客观事物的形态、结构和特征做朴素表现的绘画形式。从表现形式上看,素描主要侧重于两个方面,第一类是侧重于明暗色调的体现,它是以光线照射在物体上所产生的明暗关系为依据,表现出素材的体感、质感、量感和空间感,具有很强的表现力。第二类是侧重于线的表现,排除光线对物象的影响,以线条为手段来刻画索材,着重于物象的轮廓、结构、比例、姿态等方面在不同透视角度下 的结合关系所形成的形象特征的表现。这里我们主要针对用明暗素描进行的植物写生做一个分析和探究。
光线照射在植物表面产生了深浅不一的各种色调,这一物理现象是我们写生时的上要参照依据。
第一,我们可以通过光源的方向、强度等方面的变化,结合不同的花卉的具体特征体现出画面题材的光感效应。需要注意的是以所要表现的素材为中心,光源位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会使画面形成不同的亮暗色调。如上午和下午由于光源方向的转换,对于相同的素材而言,我们也可能会选择不同的色调来加以表现,因为两者之间由于光源方向的改变,会直接影响到它们各自亮暗部位形状和面积上的差异以及景深空间的明暗变化,从中我们也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光源方向的变化对画而效果所产生的影响。此外,不同强弱程度的光源会使素材的明暗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反差对比,并直接影响到花卉的空间感的表现。如阳光直射处的花卉会显现出较强的亮暗对比,形态的清晰程度也相对较高,并且产生出丰富的层次和充实饱满的空间感,而处于阴影遮蔽之处的花卉,其明暗对比度就会减弱,色调层次也相对减少,形态仿佛置入于深度空间之中,光源的强弱对于形态的作用也由此可见。
第二,明暗素描花卉的主要造型手段是通过色调来体现的,这种表现手段非常有利于花卉体积感的塑造,自然色调并不是塑造形态体积感的唯一手段,但它表现出来的素材体感直观而真实,与自然中的形态非常相似,甚至可以达到再现物象面貌的程度,使人真切感受到花卉植物的那份逼真与生动。在具体的写生过程中,色调不仅能简练概括地出现出花卉大的体面关系,也能细致深人地刻画出素材结构中繁复的细节部分和难以察觉的微小变化。就像花瓣的中间调子里就包含着许多微妙的渐变关系,如果用线描来表现则很难达到我们的要求,只有用明暗色调来表现才能吻分花卉形态特征中那种缜密的规律和秩序。例如,由于在花卉写生时大多数情况处于室外的天然光照下,光源相对比较稳定,这时物象所形成的明暗对比关系自然会显得较为柔和一些,但通过仔细的观察后我们仍然会发现植物的明暗关系变化复杂而微妙。就拿花冠来说,在亮部、暗部和投影区域内的色调并不均匀,在暗部区域这种现象尤为突出,这里有花瓣本身的质地和结构方而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光线在各花瓣间的相互反射的作用,特別是暗部花瓣的边缘部分会显得发亮,色调更接近于中间色。这种关系的刻画,对于塑造花朵的体感作用明显,我们应予以特別的留意。
第三,我们可以通过明暗关系的把握来表达花卉的同有色感,可以说花卉之所以能引人注目要原因就在于它缤纷绚丽的色彩,如果忽视了素材色感的表现,就会使画面的色调显得贫乏单调,所表现的物象特征的完美性也必然会受到影响。在素描范畴中要使造型体现出丰富的色彩感觉似乎不太可能,但我们可以把表现的侧重集中在素材固有色基础上的黑白层次变化上,自然界中花草植物的色彩与光线照射相结合以后形成的视觉效果可谓变化万千且极其生动,即便是从一张黑白照片所反映出来的花卉看,也能够使我们在黑白灰色调关系的提示下感受到它们各自或各部分中步同色彩的存在,就像其中花瓣部位的中间色也许在明度上与叶片的亮部非常相似,但在我们的感观甩它们的色彩却明显地存在着差异。所以,面对如此复杂的色彩现象,在写生时就要靠我们己去归纳和概括,把许多不同的色感的素材归纳融合到整幅画面的明暗色调关系之中去,此过程也是主创者能力的一种具体体现。
第四,写生中我们需要通过色调的运用来表达素材的质感。花卉在质感上的特点很鲜明,它们饱含着水分而充满生命力,且花、枝、叶之间在质感上的反差极大,如花瓣的轻柔光滑,叶片的葱郁油亮,枝干的苍劲粗糙,诸如此类的材质差异都可以用色调的变化来加以反映。当然,反映质感的途径还有赖于画材、笔触 等其他方面的因素,用色调体现植物质感很大程度是在物象固有色的基础上通过确定其亮暗反差对比来实现的。比如茶花叶片的色素沉着饱满,质地油亮韧实,在描绘表现其质感时,就是针对叶面的高光部位来进行处理,包括高光部位的形状变化、出现的位置、面积大小、数量多少等方面的确定和调整来体现叶片和其他部分的质感区别,而茶花的花瓣部位虽然也有高光,有些品种本身色素很浅(如白色),相对于叶片而言, 花瓣的亮部面积显得很大,刻画表现时就需要减弱亮部形状的清晰性和明确性,从而形成其质感上的柔和轻盈。由此可见,只要控制好亮部区域的形态以及亮部与灰部、暗部之间的色调对比,不同素材的材质感觉就相对容易休现和区分。所以说,明暗色调在体现素材的质感方面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和细腻、丰富的表现力,只要运用得当即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图1所示。
明暗色调的运用
第五,明暗色调对于画面空间感的表现有重要的作用。当然,素描写生中通过明暗色调的运用来表现三维空间肯定应以正确的透视和结构关系为基础,根据平时写生的经验我们可以发现,距离我们较近的那些素材,光线照射后所形成的明暗对比较为分明,远离我们的物象其明暗对比会因为距离的逐渐增大而趋于弱化。这些由距离上的差异而形成的空间感如果通过明暗色调来进行表现是非常有效的,我们甚至还可以主观地加强或减弱素材的色调对比来刻意调整画面的空间关系,由此来形成作品的表现中心。此外,色调对于空间感的形成还体现在造型虚实的处理上,由素材形态的近实远虚而形成的三维空间关系与我们的视觉所感受到的现实非常接近,在描绘表现中如果再将它们与背景不同的融合度结合起來,就更容易在画面中形成深邃的空间感,从而增加作品的感染力。
第六,主创者可以通过对整幅作品中明喑色调的调节与掌控来传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画面不同的主色调能够引发视觉心理的不同变化。如果说色调的存在可以使我们的作品变得丰富而且具有美感,那么,形成鲜明的色调特征后作品将会显得更为完美和谐。人们普遍会认为丰富的色彩可以用来传达各种不同的思想情感,而明暗色调在表达情感方面同样具有极高的价值,其表现力甚至超过了任何色彩的表现深度,有时可能是绚丽的色彩语言所不能够达到的。就拿明暗色调的两个极端来看,黑色会使人产生庄重、肃穆和沉默之感,并且具有内敛和神秘的意味;白色给人以简约、明亮和空旷的感觉,具有一种无限的想象和无尽的可能性,所有的明暗色调都游走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如低色调是以深色为主而形成的色调,暗色在画面中占据着大量的区域,形成了视觉效果上的深邃朦胧之感,高色调的画面则显得亮丽堂皇、淡雅清新,而灰色调会产生含蓄柔和的心理导向。当然,在画面中形成主色调倾向是较高层次的要求,运用的过程重创作者应首先在主观意识里保持主色调的概念,从而主动地在表现时加以贯彻,其次要求我们对画面中的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有较强的控制能力,这样才能根据作品的需要将色调自如地进行转化,因此,我们在平时应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应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米手绘网 » 拼音王国手抄报模板,https://www.xmcdw.com/html/article-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