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在写意画中的作用:
写意画主要是用墨的颜色来体现作品的构思与主题思想的。根据墨的深浅不同,我们将其分为焦、浓、重、淡、清五种墨色。因此,我们说写意画与墨有着不解之缘,可以说笔和墨他们构成了写意画的主梁和骨架。当然,这些只是指形式和技法而说的,但我们可以说,没有笔墨的写意画不能表现其艺术美,更无法充分表达主题和意境。
1.墨的五种颜色。
(1)重墨:有透明度深黑的水墨。
(2)浓墨:较深的黑墨,画在生宣纸上透过光线去看,中间的笔触不透明,两边有渗出的浅黑色。
(3)焦墨:极细极浓的颜色,画在生宣纸上很黑,不渗化。
(4)清墨:有痕不黑的淡灰色。
(5)淡墨:有亮度的较淡的水墨。
2.对于墨色的表现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得以体现的。
(1)泼墨法:以包含水分的墨色打笔一块一块的连续画下去,浓淡兼施、揉按并用,一气画成。犹如泼墨于纸上,水墨淋漓。常用于画大面积的形体,如荷叶、远山等。
墨法为我所用,定法也无法,多实践,常思考,方能化腐朽为神奇。墨法即用水之法也,水干则渴,水滥则殇。惜墨如金,无妄下笔,收放自如,法为我用。
(2)破墨法:有浓破淡,也有淡破浓,追求的是水墨渗化的效果。写意花鸟画中的花叶常用此法。先用淡墨用块面的方法画出叶形,趁水分未干钩叶脉,当然要掌握水分的干湿程度才有效果。这是浓破淡。淡破浓则相反,浓墨下去后,用淡墨或清水点钩都出效果。
(3)积墨法:墨色的层次是一层一层加上去的。一般情况下,先用较淡的墨画出整体,再按层次的需要分部位去加深,一次不够就多来几次,以达到体积感和层次的要求为准。积墨的方法还分干积和湿积的不同。干积是深浅的中伏重复,湿积是深浅的渗进;它们墨韵不同、趣味不同,但是,墨色的变化要求是一致的。有时甚至干湿并用。当然,积墨也要注意分寸,过火了,画面就会失去滋润感,还会有脏污的感觉。
3.另外,施墨时还要注意墨色的干与湿,充分重视笔墨结合运用,注意于表现形象与立意。主要表现在:
(1)浓墨与淡墨。浓墨能表现沉着稳重,形象鲜明突出;淡墨能表现淡雅和谐的效果,层次丰富,运用范围广。绘画时把墨调成浓、重、淡数个层次,以利选用。使用浓墨要慎重,不能过多,不要呆板。画淡墨痕迹,要追求变化合理运用斑渍效果,使落笔下墨有浓淡渐变韵味。
(2)干画与湿画是指笔中所含水多少,笔干则画出干燥,老练,粗糙和笔痕,干画渗化较少,能产生部分飞白。湿画指笔中含各种层次的墨饱满,盈汁丰富,以表达滋润饱满,洒脱自如的笔痕。湿画渗化较大,要控制好水份。做到干而见笔,干而不乱,湿而丰富,湿而不乱。
4.中国画的颜料。
中国画使用的颜料有植物颜料(水色)和天然矿物质颜料(石色),还有化学合成颜料三大类。植物颜料有胭脂、花青、藤黄等。矿物质颜料有赭石、石绿、朱砂、石青、朱磦、石黄等。由锌管包装的中国画颜料大都是化学合成颜料。这些统称中国画颜料。
5.渲染和烘托。
渲染是指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阴阳向背,增加质感和立体感,加强艺术效果,亦可作“设色”解。清代恽寿平谓:“俗人论画,皆以设色为易,岂知渲染极难,画至著色,加入炉篝,重加锻炼,火候稍差,前功尽弃。”
烘托是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轮廓渲染衬托,使其明显突出。如烘云托月,以及画雪景、雨景、雾景、晨昏、流水、白色的花鸟和白描人物等,一般采用外罩、围染的烘托方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米手绘网 » 拼音王国手抄报模板,https://www.xmcdw.com/html/article-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