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的历史:最早的毛笔,大约可追溯到2000多年之前。西周以上虽然迄今尚未见有毛笔的实物,但从史前的彩陶花纹、商代的甲骨文等上可觅到许多用笔的迹象。东周的竹木简、缣帛上已广泛使用毛笔来书写。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发现了春秋时期的毛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笔。其后,湖南省长沙市左家公山出土的战国笔,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甘肃省天水市放马滩出土的秦笔,及长沙马王堆、甘肃省武威市、湖北省江陵县凤凰山、敦煌市悬泉置和马圈湾、内蒙古自治区古居延地区的汉笔,武威的西晋笔等都是上古时代遗存的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砚和笔、墨的诞生好比是孪生兄弟,几乎是同时出生,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它们发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成形于商周,在秦汉成长发展,兴盛于唐宋,明清为其鼎盛时期,并一直沿用至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们正渐渐地成为实用而精美的艺术品,在各个不同时代表现出不同特色,并产生了一些光耀古今的代表人物及艺术作品。
我国古代的笔就是毛笔,在仰韶文化的遗址中,发现了许多彩绘陶器,上面所绘的图案,清晰流畅,粗细得宜,色彩和水分饱和,这不是用一般竹木削成的笔所能表现出来的,而必须用蓄水多,柔软而有弹性的裹束起来的毛才能做到的。毛笔的雏形可能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
古代制笔的原料,主要是兽毛,人们最初曾经利用过各种禽兽、牲畜的毛来制笔,如鸡毛、豹毛、鹅毛、雉毛、猪毛、羊毛、鹿毛、虎毛,甚至还有用人的须和胎发制作毛笔。但长期的实践告诉人们,兔毛才是制笔的最好原料,尤以秋冬的山兔毛为佳,因其质坚和健,春夏的兔毛则不堪用。
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毛笔,应是湖南、河南出土的战国时期的毛笔。笔管竹制,髹以漆汁,用麻丝把兔箭毛包裹在竹轩的外周,形成笔头,笔锋坚而挺。1954年在湖南长沙左家公山的一座战国墓中出土的一支毛笔,笔身套在一支小竹管内,笔杆竹制长18.5厘米,径0.4厘米,笔毛长2.5厘米,是极佳的野兔箭毛所制,极宜书写简牍。还有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一支毛笔,其形制和战国笔大致,并在此基础上有所改良。该笔在竹管的端部凿成腔,以纳笔头。整枝毛笔纳入一个和毛笔等长的细竹筒中,竹筒中间的二侧,镂有8.5厘米的长方形空糟,以便取用毛笔,竹筒髹以黑漆,并绘有朱色线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米手绘网 » 拼音王国手抄报模板,https://www.xmcdw.com/html/article-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