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绘画兴趣的是如何形成?跟哪些因素有关?学生对绘画的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是随着客观环境的影响所产生的。当三四岁时他们有了自我意识和自我表现的心理以后,会自觉地对一些事物或活动发生兴趣,尤其会对画画产生兴趣。这是因为,画画一方面表现美,另一方面画里可以融进学生的语言和想象,可以无限制的表现他们美好的愿望,并以极大的艺术美的感染力吸引他们。特别是随着学生实践活动的日益丰富和扩大,他们便产生用画来表示他们心目中的一切的念头,并付诸实践。当学生发现涂画后的图面能表现自然环境的某一个方面时,心中便产生了一种快慰和满足,几次大胆的尝试之后,便逐步形成了对绘画的兴趣。有这样一个学生,上课时一开始有些胆小,怕画不好,但在老师的鼓励下,终于画出了第一幅画。虽然线条有些稚拙,色块分布不均,可学生从此种下了一颗绘画兴趣的种子。当学生看到自己用手画出了一片希望后,便经常性地作起画来,再加上老师的有心诱导,以及拜师后老师的耐心教育和有效指导,不久,这个学生所画的画便在全区学生书画比赛中得到了二等奖,随后又参加了全国学生绘画比赛。这一例子足以说明,学生绘画兴趣的产生是在后天的社会环境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绝不是天生的。当然,这一兴趣的萌芽,要靠老师们去发现、去引导,切不可将刚刚萌发的兴趣置之不理。这是因为,学生的生理活动既是可塑的也是可变的,假如引导不利,将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并会将那绘画的天资埋没下去。因此,老师们必须在一些细节上观察学生的心理活动,特别是抓住学生的外在兴趣表现,老师在学生对绘画发生兴趣后,要注入适当的催化剂,以促使学生心理活动发生质的变化。
重要警示:学生绘画兴趣既可变也可树,要引导有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米手绘网 » 拼音王国手抄报模板,https://www.xmcdw.com/html/article-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