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心理治疗的作用
绘画疗法源自西方精神科医生对精神病艺术家绘画作品的分析,之后心理治疗工作者也开始在心理治疗领域引人绘画心理疗法,并很快在西欧、
北美等地区盛行起来。绘画心理治疗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彰显其独特的作用及应用的潜在价值。
(一)可用于处理情绪障碍和创伤性情感体验
根据大脑的功能分区理论:一般创伤的情绪存储在我们的右脑,因为很多的灾难图景与情绪往往都印刻在右脑,而绘画心理治疗可以作用于右脑,以视知觉进行思维,直接处理图像信息。因此,要处理我们创伤的情绪障碍,需针对右脑进行情绪调节,采用绘画艺术疗法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相比而言,语言的治疗方法仅仅是作用于我们具有逻辑、推理、演箅、判断能力的左脑,不能处理因创伤反应带来的最严重的情绪困扰。
其实,早在20世纪20年代,弗洛伊德就提出:绘画可以治疗心灵创伤。他认为绘画对于调整人的状态、释放人的情绪(如愤怒、畏惧、妒忌、紧张、忧郁、疯狂、散漫、疲惫、自卑等等),都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近十年,西方不少研究证明:绘画心理治疗在处理情绪障碍等方面作用突出。1996年,瑞斯(Reese)报告了绘画心理治疗在情绪冲突的表达方面所作的研究。我国汶川地震时,心理咨询师对失去亲人的儿童进行绘画心理治疗,结果发现这一方式能有效地处理儿童的哀伤经验,对他们的心理康复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二)促进自我发展
绘画心理治疗首先可以使当事人了解自我,澄清混乱的同一性,让个体找到压抑的真实自我,然后重塑真实的自我,以达到超越自我的目的。从当事人描绘的自我画像中,唤醒个体自身的主动性,与它一道协助其走出困惑,重塑自我新形象,这是一个逐步自我拯救的过程。伴随着这个过程,个体的自我形象、自尊或自我概念等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自我主动性的发挥、积极的绘画操作是个体获得并提升自尊的核心原因。
西方的研究也证明了绘画促进自尊提高的相应的生理学依据。斯怀特的研究发现,人脑中神经传导复合胺的数量波动影响了动作的质量,也影响了自尊的水平。而复合胺含量的高低与自我肯定和动作控制有关,人类的生命依赖于运动,运动也会促进复合胺的增加,所以绘画这种艺术活动能产生人的满足感,继而提高人的自尊。
总之,绘画的作品及绘画过程,能提供给患者成长和成就的感觉,因而可提升他们每个人的满意度和自我的价值感。
(三)提升社交技巧
社交能力的提高依赖于语言的表达以及共情能力的提高,绘画心理治疗能改进和提高当事人的社交技巧,其主要原因是:绘画心理治疗既有当事人与治疗师共同关注的主题,又有双方交流的平台,从而为当事人提供了沟通交流的锻炼机会。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对绘画作品的分析、解读,激发当事人表达的欲望,培养主动交流和表达的意识。这是开放自我,走进别人内心的前提。同时,通过绘画的交流,澄清自我的困惑,也训练了语言表达的规范、准确,更主要的是学会共情,丰富了个体语言的词汇,从而提高了交往的意识和沟通的水平,促进了社交技能的提高。
正如格瑞德和帕提斯指出的:“绘画不仅增进沟通和表达,提供乐趣、掌控感以及成就感,作画的过程也有助于心理疾病的改善。绘画和治疗之间的交替作用可以评估治疗的过程,澄清人格的内在动力,也能揭示隐藏的冲突。绘画催化儿童的自发性,并帮助受阻的青少年远离个人发展上的关卡。绘画亦可以帮助成人辨认其行为中反复发生的主题,并专注在最凸显的问题上。
拉芮通过18次团体绘画干预老年人的社交技巧,结果发现艺术材料和方案能刺激老年人的社会化过程。
实践表明,绘画具有使患者自主控制的好处,也就是通过自我增强的行为促进自我的社会化,提高自我的社交意识和水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米手绘网 » 拼音王国手抄报模板,https://www.xmcdw.com/html/article-1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