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绘网小米手绘网

写意画骨法用笔

写意画骨法用笔(笔法)

 

“骨法用笔”是谢赫提出来的。现介绍一下谢赫其人、六法的产生及“骨法用笔”。

谢赫是南北朝时期的人,属南朝时(宋、齐、梁、陈)齐人,距今1400多年,著《古画品录》。书中论述“六法”。“六法”:1.气韵生动;2.骨法用笔;3.应物象形;4.随类赋彩;5.经营位置;6.传移摩写。

《古画品录》是谢赫根据晋顾恺之等人提出的神气、骨法、用笔、传神、置阵、摩写等六个要素加以总结整理,并引伸而成为评画、品人的准则。从这篇著作问世之后“六法”就一直成为后世论両、鉴赏、批评的一般标准。

《古画品录》主要的是“画品”。谢赫这篇著作主要的是通观了他以前的二十七位画家,并给他们分成六个品级,“画品”即是评画、品人。所谓风格就是人,作品和人结合就是风格。所以除了要求両家画出形神,反映出物象性格之外,还要求画家的作品有自己独创的风格。

“六法”问世以前的27位画家都是刻画当时士族头面人物的,人物画家没有其他画种,为此我们都能想象到当时“六法”着重是指人物画写的。但是沿用到现在,我们来学习“六法”就不能用现在的认识去对待当时的含义以及作训话式的考据,只要我们能理解它的意思就行了。

以上简介了谢赫,说明“六法”以及“六法”的出处、依据、原来的含义和对以后的影响。为此我们要肯定“六法”指导中国画发展作出了贡献的同时,随之使“六法”的具体内容亦得到了充实。以后各家对绘画的论述,还没有离开“六法”太远。

下面谈一下“骨法用笔”。什么是骨?五代荆浩说:“生死刚正,谓之骨”。那么绘画用上骨字也就不难理解,骨就成了画的干,于是通过作者人身自由的精气神贯注在臂腕的力,以及全身的精神,归乎笔尖所构成圆或方的线条及不同样式的点块叫做骨。所以没有力或力不够强的线条及点块,是不配叫做骨的。

“骨法”又通作“骨气”,是中国画专用的术语,就是指着国両中物体形象骨干的笔力,同时又作为形象内在意义的基础或形的基本内容说的。因为作者每出一幅作品时,一定要给予所画的形象以某种意义,要把自己的感情直接通过摹拟的形象表达出来,所以在造型过程中,作者的感情就一直和笔力融合在一起活动着,笔到之处无论是长线短线,或是点块,都是感情活动的痕迹。唐人张彦远说:“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这就说明了形的意义能不能跟着形象的构成而具体地表达出来,其关键就全在于“用笔”,不懂“用笔”虽也可以成画,但要很好地显示形的意义,就很难以得到了。

怎样应用臂、腕力直达笔尖?手指紧握笔不动,肘部搁在桌上或者是物上,腕要悬空,能自由转动,这时通过笔尖表达出来的,就完全是腕力,悬空肘腕与肘相平,腕不动,只让肩和全臂在动,这时通过笔的就完全是笔力,这样应用臂、腕的力直达笔尖所出的点线,就叫做骨,线就叫骨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米手绘网 » 拼音王国手抄报模板,https://www.xmcdw.com/html/article-1343.html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