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绘网小米手绘网

传统水墨写意画伦理及其猜测

传统水墨写意画伦理及其猜测

 

伦理是指所遵循的规诫,即其审美标准。这在历史屮也是不断变迁着的,泛泛而论,大致就是两点:不似与似。齐白石的讲法:太似媚俗,不似欺世。在低层次上的表述就是:不能陷人完全的写实,要有简洁的形式感;不能完全抽象,要有—定的具体形象。要用简单的符号性的形状概括复杂的形状,这些简单的形状要形成梯度和节奏,产生内在有序联系(写)。同时这些简单形状的有序排列要能代表复杂形状,最主要也是最完美的特征(意象)。这是关于意象性在形象刻画上的伦理。

再看写意画中的书法用笔。一方面,书法中的用笔规则是具旮梯度和节奏的,产生内在有序联系的完整体系,另一方面,一波三折的提、按、使、转的循环形态自律,线条中锋思想的生命理想与道德的隐喻,一笔书兴会淋漓的动作美学都融进绘画,极人地丰富了写意绘画的寓意层次——除广应物象形,还有许多个中趣味。它的表述是:关于线条和它的生成要有超绘画的东西,对形成画面形象的符号语言要自觉体验它在另一个层次——也就是生命理想这个层次的完成。

也就是说,要把线条、墨色等符号语言从被动描画物象观念中解救出来,获得独立的意义(这种说法更多的是与文人画的理论相关,赋予画面语言自律性和人格征象,也就是赋予它们以画者的自尊,同时这尊严也通过它们的被创造,把创造者的荣光赠还于自己。于是画者像要求自己一样要求它们具有相同的生命理想内容,因彼此就如镜像那样互朴印证、协调,进而同归一个理想中的生命境界)。所以,有时为什么重视写要甚于画,甚至有时意象的“意”就爽接可以视为书法中的意味,这是关于书写性在形象刻画上的伦理。

关于其伦理的猜测,基本上是通过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绘画而胺开的,它可以大概说清前面两点之何以为是。

首先和绘画材料相关,即生宣纸的普及。生宣纸渗化效果严重,小适宜慢慢描画,如果细致描画效果适得其反。只能略其大概——其刻画的形象不确定,具行相当的模糊性。因此这样的绘画必须建立自身的创作手段,即以刻画上崇尚简略的美学价值作为补偿。

具体地说,就是建立与工细的绘画审美相左的价值判断,建立绘画的形象描绘不确定及刻画手法的模糊性的审美价值。可以借助古代美学理论中的观点,比如:以意生象,境生象外,写心状物,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得意忘形(象),神似形不似……这些都是否定完全形似的,可以代表写总画形象描绘不确定的审美价值;意到笔不到,笔所未到气已吞,逸笔草草,聊写胸中逸气……这些则是否定过于紧张拘谨的描绘手法的,可以代表刻画手法的模糊性的审美价值。

应该说,这是中同画历史上的一次审美转向,伴随着宋代文人幽及水墨画理论的提出,到明代董其昌确立南北宗文人画理论完成,水墨写意画找到了有利的理论支持,开始从形式自觉走向自律,一路至清末海派,沿袭至今仍有影响。并且这个观念开始翻转覆盖绘画史。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米手绘网 » 拼音王国手抄报模板,https://www.xmcdw.com/html/article-1309.html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