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人物画的起源与发展概说
写意人物画的出现迟于工笔画,同时也迟于写意山水画和写意花鸟画。写意人物画是从工笔人物中脱胎出来的。据史料记载从盛唐吴道子开始写意人物画得以萌发,他早年仍沿袭顾恺之、陆探微风格的“游丝描”,到了中年,受了民间壁画的影响,加之他个性因素,一变而为“磊落挥霍如莼菜条”的笔法。后期的用笔,又变为有宽有窄、有轻有重、有快有慢的“兰叶描”法。所谓“兰叶描”是一种富于运动感的、强有力的、情绪饱满激昂的用笔。由于这种用笔线,“笔才一二,象以应焉,离披点画,时见缺略,此虽笔不周而意周也”的风格,有别于过去顾、陆以来的绵密体制,所以张彦远称吴道子的风格为“疏体”(即现在习惯所称的“写意画”),称顾恺之、陆探微类型的风格为“密体”(即现在习惯所称的“工笔画”)。自此以后,在当时胆画坛上,“疏”“密”二体便成为中国人物画的两大体系,各立门庭,竞相发展。
自从吴道子在用笔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突破之后,随之而来引发了之一,他使狂草笔法入画,纵横挥洒,笔势迕绵相属,轻易婉转,韵味深长,一勾一斫、一起一伏,都具有鲜明的节奏和壮美的旋律,可谓是清代与意人物画中用笔之佼佼者。晚清的任伯年是一位才气横溢的画家,无论在构图、构思、用笔、用墨、设色等技巧方面都达到了极其纯熟、运用自如的地步。他的艺术对后来的绘画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概括而言,写意人物画自诞生之口经历了上千年的变革、发展以及不断完善的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笔墨技巧,这些对于我们当今的人来讲是一笔丰厚的财富。我们研究它、学习它,必须明确发展是在继承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正像一位哲人说的:要超越巨人,就必须以巨人的肩膀为起点。我们临攀课的目的不正是借助“巨人”的肩膀以超越巨人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米手绘网 » 拼音王国手抄报模板,https://www.xmcdw.com/html/article-1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