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绘网小米手绘网

山水意识和水墨画的滥觞

山水意识和水墨画的滥觞

 

把“神”、“意”从对象客体转到画家主体上来,在美学思想上实现根本突破的是南朝画论家宗炳。他认为自然美术与人的关系在“畅神”与“比德”两个方面。在“畅神”论的指导下,宗炳提出山水画应“含道映物”,也就是说,画家接触自然时要用一个完整的、主观的、哲学的、审美的、意识的"道”去理解和表现自然。他又说山水“以形媚道”,指出画中的自然物要服从画家的主观审美意识,这就用画家的“神意”代替了客观对象的“神”、“意”,而成为主宰,也就是“意”主宰“形”了。然而,由于当时绘画的主要课题“肖形”问题尚未解决,多数画家还停留在这种追求之中,而且没有技术上的髙度自由,要充分表达画家的主观意趣是不可能的。水墨技巧上也还睪有一个探索成熟的过程。

山水的审美意识在魏晋人那里得到了高度的张扬,山水画论也达到了极高水平,但从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与《洛神赋图》中作为背景的山水画来看,可知那时的山水画技法仍是很简单的。山石只勾勒染色而无皴擦,画树也是双勾填色,叶子用大块扇形、椭圆形和羽状表示,不大注意人物、树石的比例关系。表明那时的山水画尚处于萌芽状态。

目前,我们能见到的历史上最早的一幅具有独立性质的传世卷轴山I水画,当数历来传称为隋代展子虔的青绿山水画《游春图》。青绿山水画i是用矿物质石青、石绿作为主色的富于装饰性的重彩山水画。中国的山水画,先有设色,后有水墨。水墨山水应包括在水墨基础上略施赭石、花青等淡彩的“浅绛”山水画。

在以往的山水画史上,一般把王维推为水墨山水画之祖,但水墨山水画的渊源可推到更远的年代。敦煌莫高窟第323窟有一幅初唐时的山水壁画《舟渡》,就是用水墨涮染法,粗笔阔墨、寥寥几笔画出江山壮阔、烟云弥漫的动人景色,具有“咫尺千里”的艺术效果,可视为准水墨山水画的最早画迹。据传吴道子在大同殿画千里嘉陵山水“一曰而就”。显然,青绿山水画法不可能有这样快的速度。《历代名画记》说他“因写蜀道山水,始自创山水之体,自为家数”。这种“山水之体”是一种笔简意远的“疏体”山水画,其形式应大致与上述《舟渡》仿佛,只是用线上发挥得充分些,用墨上还不够成熟,即所谓“有笔无墨”。

开元、天宝的盛唐时代,被推崇为南宗画派幵山鼻祖的王维,在吴道子探索的基础上,发明了以水墨渲染为法的山水画艺术形式——“水墨山水”,一洗传统的勾勒填色,把中国画引向了一个崭新的方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米手绘网 » 拼音王国手抄报模板,https://www.xmcdw.com/html/article-1285.html

打赏